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11-19页 |
(一) 关于金融资源 | 第11-12页 |
(二) 国外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第12-16页 |
1. 对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早期论述 | 第12-14页 |
2. 对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最新论述 | 第14-16页 |
(三)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 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 | 第16页 |
2. 对我国整体金融和资产结构的研究 | 第16-17页 |
3. 金融资源的地区研究 | 第17-18页 |
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二、山东省金融资源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 第19-36页 |
(一) 山东省的金触机构信贷资源 | 第19-25页 |
1. 信贷资源总量 | 第19-20页 |
2. 人均信贷资源 | 第20页 |
3. 信贷结构 | 第20-21页 |
4. 存差/贷差情况和相应经济分析 | 第21-25页 |
(二) 山东省的保险业发展情况 | 第25-28页 |
1. 保险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 第25-26页 |
2. 人均保费收入 | 第26页 |
3.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 第26-27页 |
4. 保险结构 | 第27-28页 |
(三) 山东省的证券市场发展情况 | 第28-29页 |
1. 山东省与其他省份的证券市场比较 | 第28-29页 |
2. 上市公司总股本 | 第29页 |
(四) 山东省的对外开放情况 | 第29-31页 |
1. 实际利用外资额 | 第29-30页 |
2. 人均利用外资额 | 第30-31页 |
(五) 山东省总体金融资源 | 第31-32页 |
(六) 山东省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 第32-36页 |
1. 金融机构的地区分布 | 第32-33页 |
2. 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 | 第33-36页 |
三、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情况 | 第36-42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6-38页 |
1. GDP总量 | 第36页 |
2. 人均GDP | 第36-37页 |
3. 各地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 第37-38页 |
(二) 产业结构情况 | 第38-40页 |
1. 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情况 | 第38-39页 |
2. 省内各地市的产业结构情况 | 第39-40页 |
(三) 反映山东省经济发展情况的其他方面 | 第40-42页 |
1. 人均财政收入 | 第40页 |
2. 投资产出率 | 第40-41页 |
3. 民营经济比率 | 第41-42页 |
四、实证分析 | 第42-49页 |
(一) 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2-43页 |
1. 指标和模型的选取 | 第42页 |
2. 实证分析 | 第42-43页 |
(二) 对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3-45页 |
1. 指标和模型的选取 | 第43-44页 |
2. 实证分析 | 第44-45页 |
(三) 对影响金融资源水平的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5-49页 |
1. 模型建立和指标选取 | 第45-46页 |
2. 实证分析 | 第46-47页 |
3. 对山东各地区的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五、促进山东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 第49-56页 |
(一) 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金融资源的种类 | 第49-50页 |
(二) 加快经济发展 | 第50-51页 |
(三)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51-52页 |
(四) 健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载体,做大金融资源的总量 | 第52-53页 |
(五) 发展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途径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外文文献 | 第58-60页 |
中文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张晓燕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