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用阳极消耗机理研究及降低阳极净耗途径探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1 国内外铝工业发展现状 | 第7-14页 |
1.1.1 铝电解简史及发展方向 | 第7-8页 |
1.1.2 国际铝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8-12页 |
1.1.3 我国铝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 我国铝用炭素阳极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2.1 阳极在铝电解生产中的作用 | 第14页 |
1.2.2 我国铝用炭素阳极的质量评价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预期取得的成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阳极在电解槽中的消耗及成本估算 | 第17-25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阳极在电解过程中的反应特性 | 第18-19页 |
2.3 阳极在电解过程的消耗特性 | 第19-23页 |
2.3.1 阳极消耗过程 | 第19-20页 |
2.3.2 阳极消耗的表现形式 | 第20-23页 |
2.4 阳极消耗的成本估算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影响阳极额外消耗的因素剖析 | 第25-36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阳极生产原料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1 石油焦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煤沥青的影响 | 第26页 |
3.2.3 残极性质对阳极过程消耗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 阳极活性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1 阳极在CO_2中的活性 | 第28-29页 |
3.3.2 阳极在空气中的活性 | 第29-30页 |
3.3.3 杂质对阳极过量消耗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生产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31-35页 |
3.4.1 阳极糊生产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2 焙烧工艺参数 | 第33-35页 |
3.5 阳极热震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6 电解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36页 |
第四章 降低阳极过量消耗的途径 | 第36-52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选择优质原料 | 第37-40页 |
4.2.1 优选石油焦 | 第37-38页 |
4.2.2 优化煤沥青 | 第38-39页 |
4.2.3 优化残极性能 | 第39-40页 |
4.3 优化阳极生产工艺参数 | 第40-48页 |
4.3.1 优化配料参数 | 第40-44页 |
4.3.2 优化混捏及成型参数 | 第44-46页 |
4.3.3 优化焙烧及组装参数 | 第46-48页 |
4.4 优化电解工艺参数 | 第48页 |
4.5 提高阳极抗热震性能 | 第48-52页 |
4.6 其它途径 | 第52页 |
4.6.1 改变阳极形状,开发异形阳极 | 第52页 |
4.6.2 阳极保护 | 第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