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中医舌诊背景知识 | 第10-11页 |
| ·舌诊及其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舌象分割方法的研究 | 第11-12页 |
| ·舌象特征自动分析与识别方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 ·舌象诊断系统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中医舌象分割及识别方法基础 | 第16-24页 |
| ·色彩空间 | 第16-19页 |
| ·RGB 彩色空间 | 第16页 |
| ·YUV 颜色空间 | 第16-17页 |
| ·CIE 系统 | 第17页 |
| ·HSV 色彩模型 | 第17-18页 |
| ·色彩空间的转换 | 第18-19页 |
| ·水平集方法 | 第19-22页 |
| ·Mumford-Shan 模型及简化的C-V 模型 | 第19-20页 |
| ·C-V 模型的水平集表达及数值解法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中医舌体分割 | 第24-34页 |
| ·舌象初始位置的确定 | 第27-30页 |
| ·改进的水平集舌象提取方法 | 第30-32页 |
| ·实验与评价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中医舌苔、舌质的分离 | 第34-42页 |
| ·舌质、舌苔分离现状 | 第34页 |
| ·基于图像分割方法的舌苔、舌质划分 | 第34-39页 |
| ·GVF snake 活动轮廓模型 | 第34-36页 |
| ·区域生长法 | 第36-37页 |
| ·本文选取的水平集方法 | 第37-39页 |
| ·面积比特征 | 第39-40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中医舌苔、舌质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 | 第42-59页 |
| ·舌苔、舌质的判别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 ·本文采用的基于PCA-ADABOOST 的舌象识别方法 | 第45-52页 |
| ·PCA 舌象识别方法 | 第45-49页 |
| ·AdaBoost 算法 | 第49-52页 |
| ·弱分类器的选择 | 第52-56页 |
| ·KNN 分类器 | 第52-53页 |
| ·本文的分类器 | 第53-54页 |
| ·分类器的组合规则 | 第54-56页 |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