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术语及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1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1 抑菌活性植物资源 | 第12-13页 |
1.1.2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 | 第13-14页 |
1.2 竹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1 竹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4-15页 |
1.2.2 竹提取物抑菌活性 | 第15页 |
1.2.3 竹提取物的生理功效 | 第15页 |
1.3 竹叶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 第15-17页 |
1.3.1 竹叶黄酮抑菌功能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2 竹叶黄酮抑菌活性 | 第16-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3.1.1 毛竹样品的采集 | 第18页 |
3.1.2 供试菌种 | 第18页 |
3.1.3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18-19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3.1.5 试剂与药品 | 第1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19-27页 |
3.2.1 毛竹提取物的制备 | 第19-20页 |
3.2.2 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3.2.3 竹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异荭草苷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1页 |
3.2.4 竹叶提取物·醚菌酯水乳剂中醚菌酯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1-22页 |
3.2.5 毛竹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22-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8页 |
4.1 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27-30页 |
4.1.1 不同采集地点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27-28页 |
4.1.2 不同采集时间和竹龄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28-30页 |
4.2 异荭草苷HPLC方法的确证 | 第30-34页 |
4.2.1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 第30-32页 |
4.2.2 精密度试验 | 第32页 |
4.2.3 稳定性试验 | 第32页 |
4.2.4 重现性试验 | 第32页 |
4.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2-34页 |
4.3 醚菌酯HPLC方法的确证 | 第34-42页 |
4.3.1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 第34-36页 |
4.3.2 精密度试验 | 第36页 |
4.3.3 稳定性试验 | 第36页 |
4.3.4 重现性试验 | 第36页 |
4.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6-37页 |
4.3.6 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异荭草苷的含量分析 | 第37-41页 |
4.3.7 竹叶源植物源制剂稳定性评价 | 第41-42页 |
4.4 竹叶提取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 第42-48页 |
4.4.1 竹叶提取物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4.4.2 竹叶提取物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结果 | 第43页 |
4.4.3 毛竹叶提取物的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 第43-44页 |
4.4.4 毛竹叶提取物的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 | 第44-48页 |
5 讨论 | 第48-51页 |
6 结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
在读期间发明专利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