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江淮梅雨期及梅雨前/后期降水特征和对流特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江淮梅雨期、梅雨前期和梅雨后期降水气候特征 | 第13-14页 |
·江淮地区梅雨锋结构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闪电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所使用数据资料介绍 | 第17-20页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逐日格点降水资料 | 第17-18页 |
·美国犹他大学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level-1 资料 | 第18-20页 |
·NCEP/NCAR 资料 | 第2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梅雨期和梅雨前、后期确定及降水分布 | 第22-31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1998-2008 年梅雨期及梅雨前/后期的确定 | 第23-25页 |
·梅雨锋日降水雨带特征 | 第25-27页 |
·梅雨前期、梅雨期和梅雨后期的累积降水量和暴雨贡献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降水结构和对流特性分析 | 第31-49页 |
·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降水事件(RPF)数目和近地面体积降水量 | 第33-34页 |
·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廓线 | 第34-36页 |
·RPF 水平范围和对流强度 | 第36-39页 |
·MCS 发生频次的地理分布 | 第39-41页 |
·闪电活动 | 第41-47页 |
·闪电数目 | 第41页 |
·闪电地理位置分布 | 第41-43页 |
·闪电强度与雷暴参数的相关关系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各梅雨时期中尺度对流系统有利天气条件分析 | 第49-64页 |
·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MCS 发生时平均天气条件 | 第51-55页 |
·梅雨前期MCS 存在时平均天气条件 | 第51-52页 |
·梅雨期MCS 存在时平均天气条件 | 第52页 |
·梅雨后期MCS 存在时平均天气条件 | 第52-53页 |
·三个时期MCS 存在时平均天气条件对比 | 第53-55页 |
·江淮地区有/无MCS 存在时天气条件差异 | 第55-62页 |
·梅雨前期有/无MCS 存在时天气条件差异 | 第55-56页 |
·梅雨期有/无MCS 存在时天气条件差异 | 第56-57页 |
·梅雨后期有/无MCS 存在时天气条件差异 | 第57-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第64-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与华南、南海和台湾地区梅雨降水研究进行对比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