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积层混合云降水数值模拟和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积层混合云降水的观测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积层混合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中尺度模式WRF简介及其参数化方案 | 第16-20页 |
| ·WRF模式介绍 | 第16-17页 |
|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介绍 | 第17页 |
|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冷锋型积层混合云降水个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个例实况的分析 | 第20-24页 |
| ·环流形势和天气实况 | 第20-21页 |
| ·雷达组合反射率分析 | 第21-22页 |
| ·雷达反射率垂直剖面的分析 | 第22-24页 |
| ·物理特征垂直概念图 | 第24页 |
| ·数值模拟方案介绍 | 第24-25页 |
| ·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25-31页 |
| ·地面降水特征对比与分析 | 第25-26页 |
| ·雷达组合反射率及雷达反射率垂直剖面对比与分析 | 第26-27页 |
| ·微物理模拟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 ·动力场特征模拟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层积混合云的降水机制特点的探讨 | 第30-3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低槽型积层混合云降水的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32-45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个例实况的分析 | 第32-34页 |
| ·环流形势和天气实况 | 第32-33页 |
| ·卫星云图分析 | 第33-34页 |
| ·水汽条件分析 | 第34页 |
| ·数值模拟方案介绍 | 第34-35页 |
| ·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35-43页 |
| ·地面降水特征对比与分析 | 第35-36页 |
| ·雷达组合反射率对比与分析 | 第36-37页 |
| ·卫星云图与模拟云场的对比与分析 | 第37-38页 |
| ·微物理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 ·动力场特征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人工增雨概念模型 | 第45-50页 |
| ·三类典型的积层混合云 | 第45页 |
| ·三类典型的积层混合云流场概念模型 | 第45-46页 |
| ·三类典型的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概念模型 | 第46-5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