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1 功效的概念 | 第12-17页 |
1.1 汉语概念 | 第12-13页 |
1.2 中医学概念 | 第13-16页 |
1.2.1 中药功效概念 | 第14-15页 |
1.2.2 方剂功效概念 | 第15-16页 |
1.3 与功效近似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 方剂功效的分类 | 第17-21页 |
2.1 治疗功效 | 第17-20页 |
2.1.1 对病治疗功效 | 第17-18页 |
2.1.2 对症治疗功效 | 第18页 |
2.1.3 对证治疗功效 | 第18-20页 |
2.2 养生功效 | 第20-21页 |
3 方剂功效认识的发展概况 | 第21-52页 |
3.1 功效表述的历史沿革 | 第21-24页 |
3.2 功效术语表述的演变 | 第24-29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3.2.1.1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3.2.1.2 资料来源 | 第25页 |
3.2.1.3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3.2.1.4 排除标准 | 第25页 |
3.2.1.5 引用书目 | 第25-29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29-52页 |
4 方剂功效术语表述现状 | 第52-61页 |
4.1 调查统计方式 | 第52页 |
4.2 调查结果 | 第52-56页 |
4.3 功效术语不规范概述 | 第56-61页 |
4.3.1 定位不准确 | 第57页 |
4.3.2 定性不准确 | 第57-58页 |
4.3.3 记述不完整 | 第58-59页 |
4.3.4 记载欠妥 | 第59-61页 |
5 讨论 | 第61-104页 |
5.1 方剂功效认识的特殊性 | 第61-66页 |
5.1.1 功效认识的滞后性 | 第61-62页 |
5.1.2 功效认识的困难性 | 第62-63页 |
5.1.3 功效认识的相对性 | 第63-64页 |
5.1.4 功效认识在理论上的局限性 | 第64-66页 |
5.2 方剂功效术语不规范性表述概述 | 第66-67页 |
5.2.1 术语繁杂 | 第66页 |
5.2.2 词义含混 | 第66-67页 |
5.2.3 界定的角度不同 | 第67页 |
5.3 功效与治法的关系 | 第67-69页 |
5.4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 第69-71页 |
5.5 方剂功效认定与规范要素探索 | 第71-104页 |
5.5.1 方剂功效认定与规范的必要性 | 第71-72页 |
5.5.2 方剂功效发挥的影响因素 | 第72-80页 |
5.5.2.1 药物配伍(组成)对方剂功效的影响 | 第72-75页 |
5.5.2.2 剂量对方剂功效的影响 | 第75-76页 |
5.5.2.3 用法对方剂功效的影响 | 第76-79页 |
5.5.2.4 剂型对方剂功效的影响 | 第79-80页 |
5.5.3 方剂功效认定之原则与应用 | 第80-92页 |
5.5.3.1 方剂功效认定原则探讨 | 第80-85页 |
5.5.3.2 方剂功效认定原则之应用 | 第85-92页 |
5.5.4 方剂功效规范之方案与应用 | 第92-104页 |
5.5.4.1 方剂功效规范方案探讨 | 第92-93页 |
5.5.4.2 方剂功效规范方案之应用 | 第9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7页 |
历代功效表述 | 第117-160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期刊名称期号发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