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2 系统平台介绍 | 第14-22页 |
2.1 GIS平台介绍 | 第14-15页 |
2.2 程序开发平台介绍 | 第15-16页 |
2.3 算法模型平台 | 第16-18页 |
2.4 风螺旋线自动精确绘制算法 | 第18-22页 |
3 PBN仪表离场保护区自动生成算法依据 | 第22-34页 |
3.1 PBN仪表离场航路点的分类及基本规范 | 第22页 |
3.2 PBN航路点最短稳定距离的确定 | 第22-25页 |
3.2.1 飞越点最短稳定距离 | 第24-25页 |
3.2.2 旁切点最短稳定距离 | 第25页 |
3.3 PBN转弯区保护区的绘制方法 | 第25-31页 |
3.3.1 指定高度转弯离场之后航径终止码是DF | 第26-27页 |
3.3.2 指定高度转弯离场之后航径终止码是CF | 第27-29页 |
3.3.3 指定飞越点转弯离场之后航径终止码是DF | 第29页 |
3.3.4 指定飞越点转弯离场之后航径终止码是TF | 第29-31页 |
3.3.5 指定旁切点转弯离场之后航径终止码是TF | 第31页 |
3.4 PBN仪表离场障碍物评估方法 | 第31-34页 |
4 PBN仪表离场保护区自动生成算法实现 | 第34-64页 |
4.1 PBN离场系统设计 | 第34-36页 |
4.1.1 系统框架设计 | 第34页 |
4.1.2 数据库设计 | 第34-36页 |
4.1.3 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 第36页 |
4.2 PBN指定点离场 | 第36-53页 |
4.2.1 指定点离场的参数设计 | 第38-40页 |
4.2.2 指定点离场的数据处理 | 第40-42页 |
4.2.3 指定点离场转弯保护区 | 第42-50页 |
4.2.4 指定点离场障碍物自动评估算法 | 第50-53页 |
4.3 PBN指定高度离场 | 第53-64页 |
4.3.1 指定高度离场的参数设计 | 第55-56页 |
4.3.2 指定高度离场的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4.3.3 指定高度离场转弯保护区 | 第57-61页 |
4.3.4 指定高度离场障碍物自动评估算法 | 第61-64页 |
5 某机场PBN仪表飞行程序离场保护区的自动生成 | 第64-75页 |
5.1 RWY05 PBN仪表离场程序 | 第66-69页 |
5.2 RWY23 PBN仪表离场程序 | 第69-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