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2 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10-19页 |
2.1 关于新三板 | 第10-11页 |
2.1.1 新三板的含义 | 第10页 |
2.1.2 新三板挂牌条件 | 第10-11页 |
2.1.3 新三板的特点 | 第11页 |
2.2 新三板挂牌风险分类 | 第11-12页 |
2.3 新三板挂牌风险管理 | 第12-13页 |
2.3.1 新三板挂牌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12页 |
2.3.2 新三板挂牌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12-13页 |
2.4 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13-15页 |
2.4.1 风险识别 | 第13-14页 |
2.4.2 风险评价 | 第14页 |
2.4.3 风险控制 | 第14-15页 |
2.5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15-19页 |
2.5.1 国外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先进经验启示 | 第15-17页 |
2.5.2 国内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先进经验启示 | 第17-19页 |
3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挂牌风险概述 | 第19-25页 |
3.1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3.2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面临的主要风险识别 | 第20-23页 |
3.2.1 信用风险 | 第20-21页 |
3.2.2 操作风险 | 第21-22页 |
3.2.3 流动性风险 | 第22页 |
3.2.4 挂牌失败风险 | 第22-23页 |
3.3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风险的主要成因 | 第23-25页 |
3.3.1 新三板挂牌市场功能定位不准 | 第23页 |
3.3.2 监管理念摇摆不定 | 第23页 |
3.3.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23-24页 |
3.3.4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24页 |
3.3.5 “三会”制度未充分发挥职能 | 第24-25页 |
4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风险评价模型 | 第25-33页 |
4.1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风险评价模型的整体思路 | 第25-26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27页 |
4.3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过程中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29页 |
4.4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风险评价 | 第29-33页 |
4.4.1 建立评价集 | 第29页 |
4.4.2 模糊运算 | 第29-31页 |
4.4.3 风险评价结论 | 第31-33页 |
5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风险控制措施 | 第33-44页 |
5.1 完善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 第33-35页 |
5.2 加强横向合作做好新三板挂牌信用风险控制 | 第35-39页 |
5.2.1 信用风险控制与横向合作的关系 | 第35-36页 |
5.2.2 拓展横向合作促进信用风险控制 | 第36-39页 |
5.3 重视操作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控制 | 第39-40页 |
5.3.1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 第39-40页 |
5.3.2 流动性风险控制措施 | 第40页 |
5.4 坚定秉持监管理念、充分发挥“三会”制度的业务监管职能 | 第40-43页 |
5.4.1 政府方面 | 第40-41页 |
5.4.2 行业方面 | 第41-42页 |
5.4.3 云南XX建筑施工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自身方面 | 第42-43页 |
5.5 准确定位新三板挂牌市场功能、优化新三板挂牌设计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