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常熟市昆承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的目的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6页
    四、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青年教师第16-17页
        (二)专业发展第17页
        (三)策略研究第17页
    五、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常熟市昆承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第18-33页
    一、常熟市昆承小学的历史和概况第18-19页
    二、常熟市昆承小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第19-22页
        (一)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教师修养第19页
        (二)以组织制度为保障,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19-20页
        (三)建设青蓝工程,聚焦青年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第20-21页
        (四)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第21页
        (五)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第21-22页
    三、常熟市昆承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第22-33页
        (一)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第23-26页
        (二)专业发展意向第26-29页
        (三)专业成长需要第29-31页
        (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第31-33页
第三章 常熟市昆承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第33-42页
    一、教研组未能充分发挥本组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第33-34页
    二、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制度缺乏执行力第34-35页
    三、教师之间合作较为被动第35-37页
    四、教师工作乏力,缺少专业发展动力第37-39页
        (一)教师工作量大第37-38页
        (二)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产生产生职业倦怠第38-39页
    五、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对象不够全面第39-40页
    六、教师评价体系无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兴趣第40-42页
第四章 促进常熟市昆承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2-53页
    一、引导青年教师加强自我实践努力第42-44页
        (一)以“典型”促全体,提高全体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第42页
        (二)加强竞争机制,激励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新课程等教育教学知识第42-43页
        (三)指导青年教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第43页
        (四)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学反思第43-44页
    二、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有效落实第44-45页
        (一)抓骨干,从制度上明确骨干教师的职责,并带动骨干教师的继续成长第44-45页
        (二)在全体教师队伍中民主选举有经验的中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帮、传、带第45页
    三、加强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执行力第45-46页
        (一)完善师徒结对制度,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第45-46页
        (二)培养执行监督力度强的管理队伍,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第46页
        (三)设立“指导青年教师奖励基金”,对骨干教师及老教师进行物质激励第46页
    四、创建团队发展的良好氛围第46-48页
        (一)创建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氛围,并对学校团队进行考核第47页
        (二)建立多种团队模式,加强不同青年教师间的合作交流第47页
        (三)以团队为单位组织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在观摩中学习合作的方式第47-48页
    五、适量减少教师工作量,减少教师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第48-49页
        (一)具体完善并严格执行《常熟市昆承小学教师工作量细则》第48页
        (二)适当减少一些多余的工作量,给教师更多的学习充电的时间第48-49页
        (三)实施大循环教学,减少青年教师的倦怠感第49页
    六、根据不同阶段的青年教师制定不同的成长方案,引领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 40常熟市昆承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发展动力第49-53页
        (一)对教师多一些精神激励第51页
        (二)要制定物质奖励制度第51-52页
        (三)建立分级评价体系,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确定发展目标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在需求的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内4所农村小学教师研究为例
下一篇:龙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