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防洪工程论文

桓台县防洪除涝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第14-15页
ABSTRACT第15页
第1章 绪论第16-25页
    1.1 选题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1.3 国内城市防洪排涝现状第17-21页
    1.4 国外城市防洪排涝措施第21-23页
        1.4.1 确定经济、适宜的防洪排涝标准第21页
        1.4.2 建立了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第21页
        1.4.3 储排水基础工程在防洪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21-22页
        1.4.4 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第22页
        1.4.5 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第22-23页
        1.4.6 不断提高居民的防洪意识第23页
        1.4.7 洪水保险第23页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3-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页
        1.5.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2章 基本情况第25-35页
    2.1 自然概况第25-30页
        2.1.1 地理位置第25页
        2.1.2 地形地貌第25-26页
        2.1.3 水文气候第26-27页
        2.1.4 河流水系第27-30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30-31页
        2.2.1 桓台县发展沿革第30-31页
        2.2.2 社会经济概况第31页
        2.2.3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31页
    2.3 历史洪涝灾害第31-33页
    2.4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桓台县防洪排涝体系现状第35-40页
    3.1 防洪工程现状第35-37页
        3.1.1 水库现状第35页
        3.1.2 河道现状第35-36页
        3.1.3 蓄滞洪区现状第36-37页
        3.1.4 城市排涝现状第37页
    3.2 雨洪利用情况现状第37-38页
    3.3 非工程措施现状第38页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第40-44页
    4.1 规划目标第40页
    4.2 指导思想第40页
    4.3 基本原则第40-41页
    4.4 规划标准第41-42页
        4.4.1 确定原则和依据第41页
        4.4.2 城市防洪标准第41页
        4.4.3 水库防洪标准第41页
        4.4.4 河道防洪标准第41页
        4.4.5 规划水平年第41-42页
    4.5 防洪排涝总体布局第42-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防洪工程措施第44-64页
    5.1 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第44-59页
        5.1.1 孝妇河流域河道治理第44-51页
        5.1.2 东猪龙河流域主干河道治理第51-52页
        5.1.3 乌河流域主干河道治理第52-57页
        5.1.4 其他排洪河道第57-59页
    5.2 蓄滞洪区建设第59-63页
        5.2.1 马踏湖蓄滞洪区第60-61页
        5.2.2 青沙湖蓄滞洪区第61-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排涝工程措施第64-75页
    6.1 排涝工程布局第64-65页
        6.1.1 总体方案第64页
        6.1.2 排涝分区第64页
        6.1.3 排涝工程措施第64-65页
    6.2 排涝河道工程第65-72页
        6.2.1 预备河第65-66页
        6.2.2 大寨沟第66-68页
        6.2.3 祁家排沟第68页
        6.2.4 王明排沟第68-69页
        6.2.5 引清济湖北干渠第69页
        6.2.6 引清济湖南干渠第69-70页
        6.2.7 跃进河第70页
        6.2.8 马家排沟第70-71页
        6.2.9 铁路排水沟第71页
        6.2.10 其他小沟第71-72页
    6.3 城市排涝规划第72-73页
        6.3.1 雨水管网布置第72-73页
        6.3.2 站场规划第73页
    6.4 排涝泵站工程第73-74页
    6.5 清障规划第74页
    6.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7章 非工程措施第75-79页
    7.1 防洪、排涝指挥系统第75页
    7.2 洪水风险分析第75-76页
        7.2.1 洪涝灾害特征第75页
        7.2.2 主要风险分析第75页
        7.2.3 洪涝防御体系第75-76页
        7.2.4 重点防护对象第76页
    7.3 防洪预警系统第76-77页
        7.3.1 预防与准备第76页
        7.3.2 预警第76页
        7.3.3 扩大响应与响应结束第76-77页
    7.4 防灾减灾措施第77页
    7.5 防洪基金和洪水保险第77-78页
    7.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0页
    8.1 结论第79页
    8.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淄博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ZDB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