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32-6油田明下段Ⅲ油组储层特征与地质建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结论与认识 | 第12-13页 |
第2章 III油组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3-17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页 |
2.2 小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13-16页 |
2.2.1 利用标志层对比 | 第14页 |
2.2.2 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 第14页 |
2.2.3 井震结合,相互校验,提高对比精度 | 第14-16页 |
2.3 划分对比结果 | 第16-17页 |
第3章 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 | 第17-36页 |
3.1 沉积条件 | 第17-18页 |
3.1.1 基本沉积条件分析 | 第17页 |
3.1.2 沉积物源方向 | 第17页 |
3.1.3 地球物理特征 | 第17-18页 |
3.2 沉积相标志 | 第18-22页 |
3.2.1 沉积岩石学及构造标志 | 第18-19页 |
3.2.2 沉积序列 | 第19-20页 |
3.2.3 粒度分析 | 第20-21页 |
3.2.4 沉积体系 | 第21-22页 |
3.3 单井相分析 | 第22-23页 |
3.4 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 | 第23-27页 |
3.4.1 岩性相类型及特征 | 第23-24页 |
3.4.2 沉积微相特征 | 第24-26页 |
3.4.3 沉积微相测井识别 | 第26-27页 |
3.5 相图的编制 | 第27-29页 |
3.6 微相砂体储层物性特征 | 第29-34页 |
3.6.1 微相砂体统计特征 | 第29-33页 |
3.6.2 微相砂体储层物性空间相关结构 | 第33-34页 |
3.7 III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34-36页 |
第4章 III油组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36-51页 |
4.1 储层建模的方法与原理 | 第36-39页 |
4.1.1 示性点过程 | 第37-38页 |
4.1.2 基于象元的随机模拟方法 | 第38-39页 |
4.2 III油组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39-51页 |
4.2.1 基础数据准备 | 第39页 |
4.2.2 地层格架建立 | 第39-40页 |
4.2.3 网格设计 | 第40-41页 |
4.2.4 层面建立 | 第41页 |
4.2.5 沉积相建模 | 第41-46页 |
4.2.6 物性参数建模 | 第46-49页 |
4.2.7 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