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多电机同步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多电机同步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分数阶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17-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9-22页 |
第2章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 | 第22-38页 |
2.1 常用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 | 第22-28页 |
2.1.1 非交叉耦合式控制策略 | 第22-24页 |
2.1.2 交叉耦合式控制策略 | 第24-28页 |
2.2 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2.3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 第29-36页 |
2.3.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2.3.2 偏差耦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2.3.3 带速度评价的偏差耦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33-34页 |
2.3.4 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基于分数阶滑模的多电机位置同步控制研究 | 第38-54页 |
3.1 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8-40页 |
3.1.1 滑模控制的定义 | 第38-39页 |
3.1.2 滑模控制的到达条件 | 第39-40页 |
3.2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3.2.1 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 | 第40-41页 |
3.2.2 分数阶算子计算 | 第41页 |
3.3 分数阶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41-48页 |
3.3.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数阶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3.3.2 分数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43-46页 |
3.3.3 系统稳定性证明 | 第46-48页 |
3.4 分数阶与整数阶位置控制器仿真研究 | 第48-53页 |
3.4.1 传统滑模控制器和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仿真分析 | 第48-49页 |
3.4.2 整数阶和分数阶的传统滑模控制器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3.4.3 整数阶和分数阶的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仿真分析 | 第51-52页 |
3.4.4 基于分数阶滑模的多电机位置同步控制仿真分析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自抗扰分数阶滑模的多电机位置同步控制研究 | 第54-68页 |
4.1 自抗扰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54-61页 |
4.1.1 经典PID控制的优缺点 | 第54-55页 |
4.1.2 自抗扰控制方法 | 第55-61页 |
4.2 自抗扰分数阶滑模控制策略设计 | 第61-63页 |
4.2.1 自抗扰-分数阶滑模复合控制策略 | 第61-62页 |
4.2.2 自抗扰-分数阶滑模分段控制策略 | 第62-63页 |
4.3 自抗扰-分数阶滑模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 第63-67页 |
4.3.1 自抗扰-分数阶滑模复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63-65页 |
4.3.2 自抗扰-分数阶滑模分段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基于观测器的多电机位置同步控制研究 | 第68-82页 |
5.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分数阶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68-72页 |
5.1.1 干扰观测器的基本原理 | 第68-69页 |
5.1.2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设计 | 第69-70页 |
5.1.3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70-72页 |
5.1.4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分数阶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72页 |
5.2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 | 第72-74页 |
5.2.1 扩张状态观测器基本原理 | 第73页 |
5.2.2 复合微分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 | 第73-74页 |
5.3 基于观测器的多电机同步控制仿真研究 | 第74-80页 |
5.3.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分数阶滑模控制仿真分析 | 第75-78页 |
5.3.2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分数阶滑模控制仿真分析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