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供应链金融及其信用风险相关理论 | 第21-30页 |
2.1 供应链金融概述 | 第21-24页 |
2.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 | 第22-24页 |
2.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概述 | 第24-25页 |
2.2.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24-25页 |
2.3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第25-30页 |
2.3.1 专家评分法 | 第25页 |
2.3.2 应用统计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2.3.3 应用神经网络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3.4 应用信用风险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2.3.5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对比 | 第28-30页 |
第3章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信用风险分析 | 第30-36页 |
3.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第30-32页 |
3.1.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 第30-31页 |
3.1.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3.2 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32-34页 |
3.2.1 保兑仓融资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3.2.2 保兑仓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分析 | 第33-34页 |
3.3 融通仓融资模式 | 第34-36页 |
3.3.1 融通仓融资模式分析 | 第34-35页 |
3.3.2 融通仓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分析 | 第35-36页 |
第4章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36-54页 |
4.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4.1.1 供应链金融风险指标选取依据 | 第36页 |
4.1.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39页 |
4.1.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4.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40-50页 |
4.2.1 抽取样本和数据处理 | 第41-43页 |
4.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体系优化 | 第43-47页 |
4.2.3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信用评价模型 | 第47-48页 |
4.2.4 模型的检验 | 第48-50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50-54页 |
4.3.1 案例企业概况 | 第50页 |
4.3.2 案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 第50-52页 |
4.3.3 信用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和建议 | 第54-55页 |
5.2 不足和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