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1页 |
1.1.1 皮肤光老化 | 第15-20页 |
1.1.2 罗仙子 | 第20-21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 研究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罗仙子抗氧化肽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3-39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1 种蝇 | 第24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3.1 家蝇的饲养 | 第25页 |
2.3.2 脱脂罗仙子粉末的制备 | 第25页 |
2.3.3 蛋白酶解法制备罗仙子抗氧化肽 | 第25-27页 |
2.3.4 水提醇沉法制备罗仙子抗氧化肽 | 第27页 |
2.3.5 罗仙子小分子肽及其酶解产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27页 |
2.3.6 罗仙子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7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8-36页 |
2.4.1 提蛋白-酶解法制备抗氧化肽 | 第28-31页 |
2.4.2 水提醇沉法制备抗氧化肽 | 第31-32页 |
2.4.3 两种方法提取蛋白及多肽的分子量分布比较 | 第32-34页 |
2.4.4 两种方法制备抗氧化肽得率比较 | 第34页 |
2.4.5 罗仙子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34-36页 |
2.5 讨论 | 第36-39页 |
第三章 罗仙子抗氧化肽对皮肤光老化预防作用研究 | 第39-60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3.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3.2.4 药物配制 | 第40页 |
3.2.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7页 |
3.3.1 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3.2 皮肤外观形态观察和厚度的测定 | 第42页 |
3.3.3 皮肤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2-43页 |
3.3.4 皮肤组织透射电镜微观结构的观察 | 第43页 |
3.3.5 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测定 | 第43-46页 |
3.3.6 皮肤组织中MMP-1、MMP-3 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3.3.7 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 和IL-6 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3.3.8 统计分析 | 第47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7-57页 |
3.4.1 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小鼠光老化皮肤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2 肉眼观察皮肤一般形态 | 第48-49页 |
3.4.3 HE染色法观察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小鼠光老化皮肤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49页 |
3.4.4 醛品红染色观察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小鼠光老化皮肤弹性纤维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5 透射电镜观察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小鼠光老化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6 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小鼠光老化皮肤MDA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7 罗仙子多肽对小鼠光老化皮肤SOD、GSH-PX活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8 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光老化小鼠皮肤中MMP-1 和MMP-3 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9 罗仙子抗氧化肽对光老化小鼠皮肤中TNF-α、IL-1β 和IL-6 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 讨论 | 第57-60页 |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Ⅰ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第68-69页 |
附录Ⅱ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及奖励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