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1 转移支付的界定 | 第9-10页 |
1.3.2 转移支付效应分析 | 第10页 |
1.3.3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4 关于转移支付结构优化的对策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页 |
2 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框架 | 第12-14页 |
2.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2-13页 |
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13-14页 |
3 我国当前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30页 |
3.1 我国当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类别 | 第14-16页 |
3.1.1 我国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 第15-16页 |
3.1.2 我国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 | 第16页 |
3.2 我国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结构分析 | 第16-23页 |
3.2.1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分析 | 第16-20页 |
3.2.2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3.2.3 一般性转移支付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3.2.4 专项转移支付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3.3 我国实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成效 | 第23-27页 |
3.3.1 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23-24页 |
3.3.2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匹配 | 第24-26页 |
3.3.3 贯彻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战略 | 第26-27页 |
3.3.4 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 第27页 |
3.4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4.1 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偏低 | 第27-28页 |
3.4.2 一般性转移支付结构中专项性质的资金过多 | 第28-29页 |
3.4.3 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且覆盖面过宽 | 第29页 |
3.4.4 专项转移支付结构混乱 | 第29-30页 |
4 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 第30-35页 |
4.1 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不匹配 | 第30-31页 |
4.2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划分缺乏法律依据 | 第31-32页 |
4.3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部门不明确 | 第32-33页 |
4.4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和确认没有制度化 | 第33-34页 |
4.5 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和处罚机制构建不完全 | 第34-35页 |
5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 第35-42页 |
5.1 日本的转移支付结构 | 第35-37页 |
5.1.1 日本的财税体制 | 第36页 |
5.1.2 日本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类型 | 第36页 |
5.1.3 日本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 | 第36-37页 |
5.2 德国的转移支付结构 | 第37-38页 |
5.2.1 德国财税体制 | 第37页 |
5.2.2 德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类型 | 第37-38页 |
5.2.3 德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 | 第38页 |
5.3 美国的转移支付结构 | 第38-40页 |
5.3.1 美国的财税体制 | 第39页 |
5.3.2 美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类型 | 第39-40页 |
5.3.3 美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 | 第40页 |
5.4 国外转移支付对我国的借鉴 | 第40-42页 |
5.4.1 财权事权划分明晰 | 第40-41页 |
5.4.2 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有具体目标且多种方式结合 | 第41-42页 |
6 优化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的建议 | 第42-50页 |
6.1 合理划分我国财权和事权 | 第42-44页 |
6.1.1 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43页 |
6.1.2 明确划分中央地方的财权和事权 | 第43-44页 |
6.2 加快对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6.3 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减少专项转移支付 | 第45-47页 |
6.4 去除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中的专项资金 | 第47页 |
6.5 调整专项转移支付结构 | 第47-49页 |
6.5.1 对专项转移支付结构进行清理规范 | 第47-48页 |
6.5.2 适度增加重点领域的专项转移支付 | 第48-49页 |
6.6 加快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配套措施的建设 | 第49-50页 |
6.6.1 设立一般性转移支付评估机制 | 第49页 |
6.6.2 明确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部门,设立管理平台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