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白修德来华的背景 | 第11-14页 |
(一)贫困的童年生活造就了白修德刻苦好学的品质 | 第11-12页 |
(二)费正清的欣赏与帮助 | 第12-14页 |
二、白修德与国民党人的接触和相关认知 | 第14-25页 |
(一)经历大轰炸的国民政府领导重庆民众浴血奋战、顽强抗敌 | 第14-16页 |
(二)国民党官员的美国化倾向和对美的虚假宣传 | 第16-18页 |
(三)西北之行,打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虚幻认识 | 第18-20页 |
(四)与亨利·卢斯相识,迎合美国媒体对国民政府“积极抗战”的宣传13(五)亲历河南大饥荒,对国民政府“非人道”做法表示愤满 | 第20-25页 |
三、白修德与共产党人的接触和相关认知 | 第25-36页 |
(一)与周恩来在重庆的交往认为他是一位品行高尚的老师 | 第25-26页 |
(二)了解“皖南事变”真相,支持中共在舆论宣传上的主动作为 | 第26-27页 |
(三)“史迪威事件”使白修德对美国对华政策失望并亲赴延安访问 ..· 20(四)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人得到民众的衷心拥护 | 第27-34页 |
1. 延安是一个正处于实验阶段的“自力更生”型政府 | 第28-30页 |
2. 团结友爱、实事求是、有信心和有智慧的中共领导集体 | 第30-33页 |
3. 延安具有亲密的党群、干群关系 | 第33-34页 |
(五)与赫尔利在延安的往来使中共对白修德产生了误解 | 第34-36页 |
四、白修德在华经历产生深远影响 | 第36-44页 |
(一)个人命运发生变化 | 第37-39页 |
1. 促使他成为一名新闻报道者 | 第37-38页 |
2. 遭到国共两党的不友好对待 | 第38页 |
3. 成为在华美国记者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 第38-39页 |
(二)认清了国共两党的本质和前途 | 第39-42页 |
1. 专制与独裁的国民党政权 | 第39-40页 |
2. 亲民与民主的共产党政权 | 第40-41页 |
3. 预言中共将主宰中国未来 | 第41-42页 |
(三)揭开了美国主流媒体报道蒋介石腐朽政权的序幕 | 第42-44页 |
1. 与亨利·卢斯的分歧和决裂 | 第42-43页 |
2. 使美国民众知晓中国抗战真相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