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核电站发展 | 第11-13页 |
1.2.1 核电站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核安全站的安全 | 第13页 |
1.3 AP1000核电厂介绍 | 第13-15页 |
1.3.1 AP1000核电厂 | 第13-15页 |
1.3.2 PCS重力排水水箱系统 | 第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AP1000核电结构储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9-25页 |
2.1 有限单元法和软件介绍 | 第19-20页 |
2.1.1 有限元法介绍 | 第19页 |
2.1.2 软件简介和软件流固耦合的处理 | 第19-20页 |
2.2 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2.2.1 几何参数 | 第20-22页 |
2.2.2 基本假定 | 第22页 |
2.3 分析单元选取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AP1000核电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25-40页 |
3.1 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3.1.1 计算理论介绍 | 第25-26页 |
3.1.2 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3.2 ADINA数值模拟 | 第27-38页 |
3.2.1 AP1000核电结构空罐模态分析 | 第27-29页 |
3.2.2 AP1000核电结构水箱贮水1/2体积模态分析 | 第29-34页 |
3.2.3 AP1000核电结构水箱贮水3/4体积模态分析 | 第34-38页 |
3.3 PCS水箱贮水量不同情况下频率结果对比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AP1000核电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0-72页 |
4.1 分析方法及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4.1.1 时程分析法 | 第40页 |
4.1.2 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4.2 地震波选取及调整 | 第42-47页 |
4.2.1 地震波峰值的调整 | 第42-43页 |
4.2.2 地震波持续时间调整 | 第43页 |
4.2.3 阻尼的选取 | 第43-44页 |
4.2.4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4-47页 |
4.3 地震响应分析 | 第47-70页 |
4.3.1 Mises应力对比分析 | 第47-52页 |
4.3.2 位移响应对比分析 | 第52-58页 |
4.3.3 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 | 第58-63页 |
4.3.4 基底剪力对比分析 | 第63-68页 |
4.3.5 液面波动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4.4 结论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