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9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4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16-19页 |
2.1 制度供给 | 第16-17页 |
2.2 可信承诺 | 第17页 |
2.3 相互监督 | 第17-19页 |
第3章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困境及原因 | 第19-27页 |
3.1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 第19-21页 |
3.1.1 全能控制模式 | 第19-20页 |
3.1.2 政府主导模式 | 第20页 |
3.1.3 协同共治模式 | 第20-21页 |
3.1.4 社区自治模式 | 第21页 |
3.2 社区治理困境 | 第21-24页 |
3.2.1 集体行动困境:“搭便车” | 第22-23页 |
3.2.2 各主体的不平等博弈 | 第23页 |
3.2.3 责任相互推诿 | 第23-24页 |
3.3 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24-27页 |
3.3.1 传统管控模式及公民基础薄弱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2 业委会无明确法律地位 | 第25页 |
3.3.3 各治理主体权责不对称及界限模糊 | 第25-27页 |
第4章 困境治理路径——构建“一体多翼”社区治理体系 | 第27-35页 |
4.1 城市社区“一体多翼”治理体系构建原则 | 第27-28页 |
4.1.1 透明性 | 第27页 |
4.1.2 责任性 | 第27-28页 |
4.1.3 法治性 | 第28页 |
4.2 城市社区“一体多翼”治理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 第28-31页 |
4.2.1 法律层面:明确业委会的法人资格 | 第28页 |
4.2.2 制度层面:重塑政社关系 | 第28-30页 |
4.2.3 执行层面:鼓励社区业委会自主治理 | 第30页 |
4.2.4 监督层面:完善监督体系 | 第30-31页 |
4.3“一体多翼”社区治理模式运行机制 | 第31-35页 |
4.3.1 确立业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核心地位 | 第31-32页 |
4.3.2 确定政府“掌舵而非划桨”的作用定位 | 第32-33页 |
4.3.3 明晰开发商及物业企业服务而非控制作用 | 第33-3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5-3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35页 |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