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写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 研究背景——奶牛妊娠免疫 | 第14-15页 |
2 IFN-τ——反刍动物的“hCG” | 第15-16页 |
3 BoLA-Ⅰ——牛的Ⅰ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第16-18页 |
4 妊娠相关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 | 第18-21页 |
5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页 |
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检测 | 第23-42页 |
1 前言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8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5-26页 |
2.1.4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6-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2.2.1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28-29页 |
2.2.2 引物设计 | 第29页 |
2.2.3 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29-30页 |
2.2.4 RT-qPCR检测 | 第30-31页 |
2.2.5 细胞蛋白的提取及Western Blot分析 | 第31-32页 |
2.2.6 组织学检测 | 第32-33页 |
2.2.8 数据处理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3.1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 | 第34-35页 |
3.2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L-6 及IL-10 的表达变化 | 第35-36页 |
3.3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FN-τ 及Bo LA-Ⅰ的表达变化 | 第36-38页 |
3.4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相关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 第42-53页 |
1 前言 | 第42-4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43-45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4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2.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4页 |
2.1.4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44-4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45-49页 |
2.2.1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45-46页 |
2.2.2 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 第46页 |
2.2.3 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纯化 | 第46页 |
2.2.4 免疫组化检测 | 第46-47页 |
2.2.5 激光共聚焦 | 第47-49页 |
3 结果 | 第49-52页 |
3.1 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 第49-50页 |
3.2 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 第50页 |
3.3 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激光共聚焦鉴定。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IFN-τ 对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Bo LA-Ⅰ表达的影响 | 第53-72页 |
1 前言 | 第53-5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4-6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54-59页 |
2.1.1 实验细胞 | 第54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2.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55-56页 |
2.1.4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56-5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59-64页 |
2.2.1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59页 |
2.2.2 引物设计 | 第59-60页 |
2.2.3 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60-61页 |
2.2.4 RT-qPCR检测 | 第61-62页 |
2.2.5 细胞蛋白的提取及Western Blot分析 | 第62-63页 |
2.2.6 ELISA检测 | 第63页 |
2.2.7 数据处理分析 | 第63-64页 |
3 结果 | 第64-69页 |
3.1 IFN-τ 对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IL-6 和IL-10 表达的影响 | 第64-65页 |
3.2 IFN-τ 对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BoLA-Ⅰ表达的影响 | 第65-67页 |
3.3 IFN-τ 对奶牛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 | 第67-69页 |
4 讨论 | 第69-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1 结论 | 第72页 |
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发表文章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