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中AP-B功能、结构研究及ApcE与非光化学淬灭和状态转换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第12-13页
1 前言第13-26页
    1.1 藻胆体第13-15页
    1.2 藻胆蛋白第15-16页
    1.3 藻胆体的终端能量发射器第16-20页
        1.3.1 别藻蓝蛋白B (AP-B)第18页
        1.3.2 核膜连接蛋白(ApcE)第18-20页
    1.4 光系统和光合作用第20-21页
    1.5 非光化学淬灭(NPQ)第21-23页
    1.6 状态转换第23-24页
    1.7 课题的设计及研究意义第24-26页
2 AP-B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第26-71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材料和仪器第26-31页
        2.2.1 主要材料第26-27页
        2.2.2 主要试剂第27-31页
        2.2.3 主要仪器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48页
        2.3.1 突变藻质粒的构建第31-38页
        2.3.2 藻种的纯化第38-39页
        2.3.3 突变体的筛选第39页
        2.3.4 藻细胞的培养第39-40页
        2.3.5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40-41页
        2.3.6 目的蛋白质组分鉴定第41-44页
        2.3.7 目的蛋白光谱分析第44页
        2.3.8 目的蛋白相关参数的计算第44-45页
        2.3.9 目的蛋白聚集态分析第45-46页
        2.3.10 目的蛋白的电镜实验第46页
        2.3.11 目的蛋白结晶条件的筛选第46页
        2.3.12 目的蛋白晶体衍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46-47页
        2.3.13 AP-B在溶剂中聚集条件的筛选第47页
        2.3.14 AP-B光谱分析第47页
        2.3.15 AP-B摩尔消光系数及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47页
        2.3.16 AP-B聚集态的分析第47-48页
        2.3.17 AP-B结晶条件的筛选第48页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68页
        2.4.1 目的蛋白的SDS-PAGE分析第48-49页
        2.4.2 目的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第49-50页
        2.4.3 目的蛋白聚集态分析第50-51页
        2.4.4 目的蛋白的光谱分析第51-53页
        2.4.5 目的蛋白相关参数的计算第53-54页
        2.4.6 目的蛋白的电镜结果第54页
        2.4.7 目的蛋白的结晶条件的筛选第54-55页
        2.4.8 AP-B晶体结构分析第55-59页
        2.4.9 AP-B聚集条件的分析第59-64页
        2.4.10 AP-B光谱分析第64-65页
        2.4.11 AP-B聚集态的分析第65-67页
        2.4.12 AP-B的晶体第67-68页
    2.5 小结第68-71页
3 APCE与非光化学淬灭(NPQ)和状态转换关系的研究第71-118页
    3.1 引言第71-72页
    3.2 材料和仪器第72-74页
        3.2.1 主要材料第72页
        3.2.2 主要试剂第72-74页
        3.2.3 主要仪器第74页
    3.3 实验方法第74-83页
        3.3.1 质粒的构建第74-77页
        3.3.2 缺失体的筛选第77页
        3.3.3 藻的培养条件第77-78页
        3.3.4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78页
        3.3.5 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第78-79页
        3.3.6 藻蓝蛋白CPC含量的测定第79页
        3.3.7 藻胆体的制备及分析第79-81页
        3.3.8 室温叶绿素荧光的测定第81页
        3.3.9 藻细胞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分析第81-82页
        3.3.10 藻细胞光合作用活性与呼吸作用活性的测定第82-8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83-113页
        3.4.1 缺失体质粒构建与检测第83-85页
        3.4.2 藻胆体的制备第85-86页
        3.4.3 目的藻胆体的SDS-PAGE第86-87页
        3.4.4 目的藻胆体的光谱分析第87-89页
        3.4.5 不同培养条件下缺失藻与WT间生长曲线比较第89-90页
        3.4.6 不同缺失藻与WT内含物的差异第90-91页
        3.4.7 不同光照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第91-97页
        3.4.8 快速光响应曲线第97-98页
        3.4.9 蓝光引发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状态转换分析第98-105页
        3.4.10 白光和蓝光条件下藻细胞叶绿素荧光的改变第105-108页
        3.4.11 不同光照条件下的 77 K荧光光谱分析第108-110页
        3.4.12 红光条件下藻细胞叶绿素荧光的改变第110页
        3.4.13 藻细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活性的测定第110-111页
        3.4.14 葡萄糖对PAM的影响第111-113页
    3.5 小结第113-118页
        3.5.1 生理状态分析第113-114页
        3.5.2 藻细胞吸收光谱分析第114页
        3.5.3 藻细胞荧光光谱分析第114-115页
        3.5.4 藻胆体荧光光谱分析第115页
        3.5.5 叶绿素荧光恢复分析第115-116页
        3.5.6 非光化学淬灭(NPQ)第116页
        3.5.7 状态转换分析第116-118页
4 本论文总结与讨论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2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n Silico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Proteins Critical to Virulence between Mycoplasma Bovis HB0801 and Its Attenuated Strains
下一篇:干扰素-τ调节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内膜BoLA-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