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及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导论第8-15页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实践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第14-15页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行政问责的相关理论依据第15-19页
    2.1 人民主权与权责统一理论第15-16页
        2.1.1 人民主权理论第15-16页
        2.1.2 权责统一理论第16页
    2.2 绩效管理与公共选择理论第16-19页
        2.2.1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第16-17页
        2.2.2 公共选择理论第17-19页
第3章 地方政府部门“庸懒散软”现象及其危害第19-23页
    3.1 地方政府部门“庸懒散软”的表现及成因第19-21页
        3.1.1 地方政府部门“庸懒散软”的表现第19页
        3.1.2 地方政府部门“庸懒散软”的成因第19-21页
    3.2 政府部门“庸懒散软”现象的危害第21-23页
        3.2.1 降低行政效率,影响政府部门公信力第21页
        3.2.2 耗费企业成本,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第21页
        3.2.3 滋生腐败现象,可能引发地方动乱第21-22页
        3.2.4 脱离人民群众,威胁党的执政基础第22-23页
第4章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现状分析第23-31页
    4.1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的成效第23-26页
        4.1.1 惩治了一批问题官员,增强了政府部门的自律意识第23-24页
        4.1.2 促进了政府角色转变,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第24页
        4.1.3 改善了地方政府的形象,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第24-25页
        4.1.4 相继出台了问责办法,加强了治庸问责的制度建设第25-26页
    4.2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的困境第26-31页
        4.2.1 治庸问责主体不够完整第26页
        4.2.2 治庸问责客体不够明确第26-27页
        4.2.3 问责评判标准不够健全第27-28页
        4.2.4 治庸问责程序不够完备第28页
        4.2.5 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不够规范第28-29页
        4.2.6 问责信息公开不够充分第29-31页
第5章 构建地方政府治庸问责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第31-39页
    5.1 加强异体问责,推动治庸问责主体多元化第31-33页
    5.2 制定问责法律法规,促进治庸问责有法可依第33页
    5.3 健全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治庸问责有理有据第33-35页
    5.4 完善问责程序机制,力使问责程序科学合理第35-36页
    5.5 健全外部配套机制,完善治庸问责后续保障第36-37页
    5.6 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促进治庸问责政务透明第37-38页
    5.7 加强问责理论研究,丰富治庸问责相关理论第38-39页
结论与展望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4-45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岗位知识推送系统实现方法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Fe-Mn-Si-Al合金的微现组织与交叉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