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企业活力理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7页
     ·研究背景第13-16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研究目标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8-22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9-22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4-59页
   ·理性问题研究综述第24-36页
     ·理性内涵研究综述第24-26页
     ·理性理论的主要流派基本思想综述第26-36页
   ·企业理性问题研究综述第36-52页
     ·企业理性内涵问题的研究综述第36-38页
     ·企业理性若干构成层面的理论研究综述第38-42页
     ·企业理性传统形态述评第42-50页
     ·企业理性问题既有研究主要缺陷的归纳第50-52页
   ·企业活力问题研究综述第52-57页
     ·活力内涵研究综述第52-53页
     ·企业活力含义的研究综述第53-55页
     ·企业活力生成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综述第55-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企业理性内涵与基本约束参量分析第59-82页
   ·企业理性的含义第59-62页
     ·理性的基本内涵第59-60页
     ·理性的基本特征第60页
     ·企业理性的界定第60-61页
     ·企业理性与一般理性的关系第61-62页
   ·企业理性的基本约束参量第62-65页
     ·企业理性的主体第62-64页
     ·企业理性的目的与目标第64页
     ·企业主体的认知因素第64-65页
   ·企业各层利益主体对企业理性的约束第65-66页
     ·企业的股东对企业理性的约束第65页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理性的约束第65页
     ·企业员工对企业理性的约束第65-66页
     ·顾客与社会对企业理性的约束第66页
   ·企业理性目的与目标的约束第66-78页
     ·企业目的与企业目标第68-70页
     ·企业管理活动的空间第70-72页
     ·企业管理目的与企业管理目标第72-77页
     ·企业理性与企业管理目的的关系第77-78页
   ·企业主体认知因素对企业理性的约束第78-80页
     ·企业主体的认知状况第78页
     ·企业主体知识资源第78-79页
     ·企业主体的认知与学习能力第79-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评判合理企业理性的基本依据第82-93页
   ·传统依据及其缺陷的理论分析第82-86页
     ·内在一致性依据及其缺陷第82-84页
     ·自利取向的依据及其缺陷第84-85页
     ·利润最大化依据及其缺陷第85页
     ·方法论的学理依据及其缺陷第85-86页
   ·企业理性传统依据的特征与实践解析第86-89页
     ·企业理性传统依据的特征第86-87页
     ·企业理性传统依据局限性的实践解析第87-89页
   ·合理企业理性的基本依据分析第89-92页
     ·确当的企业管理目的第89-90页
     ·反思企业管理目标合理性的内在取向第90-91页
     ·实现企业管理目的有效工具系统第91-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基于活力的企业理性研究第93-122页
   ·企业理性的基本取向分析第93-97页
     ·企业理性的基本取向:企业活力第93-95页
     ·企业活力内涵第95-97页
   ·企业活力生成的方法基础分析第97-106页
     ·均衡基础分析第98-102页
     ·非均衡基础分析第102-106页
   ·企业理性的重构:企业活力理性第106-121页
     ·企业活力理性的内涵第106-109页
     ·企业活力理性的基本内容与结构第109-118页
     ·企业活力理性的特征第118-119页
     ·企业活力理性的合理性分析第119-121页
   ·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企业活力理性的"格式塔"特性第122-136页
   ·"格式塔"理论对企业活力理性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第122-123页
     ·"格式塔"理论简述第122页
     ·"格式塔"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第122-123页
   ·企业活力理性"格式塔"特性分析第123-129页
     ·企业活力理性"格式塔"特性的具体表现第123-125页
     ·企业活力理性要素关系对要素功能的影响第125-128页
     ·企业活力理性"格式塔"系统效率分析第128-129页
   ·企业活力理性的"格式塔"效应的测度第129-134页
     ·测度模型分析第130-132页
     ·运用算例第132-134页
   ·小结第134-136页
第七章 企业活力理性形成的基础和条件第136-148页
   ·企业活力理性形成的基础第136-141页
     ·实践基础第136-139页
     ·理论基础第139-141页
   ·企业活力理性形成的条件第141-147页
     ·企业内在必备条件第141-144页
     ·企业外在社会条件第144-147页
   ·小结第147-148页
第八章 企业成员内化企业活力理性观念的机理分析第148-156页
   ·企业成员认知特性的复杂性分析第148-149页
   ·企业成员对企业活力理性认同态度的基本参量假设第149-150页
   ·企业成员对企业活力理性认同态度演化模型第150-153页
   ·模型分析与结论第153-154页
   ·小结第154-156页
第九章 基于企业活力理性的企业行为分析第156-176页
   ·企业基本行为分析第156-157页
   ·企业创新行为的有效性边界分析第157-164页
     ·参量假设与模型建构第158-160页
     ·模型分析第160-163页
     ·基本结论第163-164页
   ·企业协调长短期收益行为的分析第164-168页
     ·构建数学模型第164-166页
     ·模型分析与基本结论第166-168页
   ·企业质量保障行为分析第168-170页
     ·理论分析第168-169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169-170页
   ·协调企业各利益主体关系行为分析第170-172页
     ·理论分析第170-171页
     ·典型行为分析第171-172页
   ·背离企业活力理性的典型企业行为分析第172-175页
   ·小结第175-176页
结语第176-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99页
获奖情况第199-200页
致谢第200-202页
作者简介第202-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知识合作机制研究
下一篇: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