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立法价值 | 第14-16页 |
一、 油气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为生态保护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立法依据 | 第16-21页 |
一、 具备必要的法理基础 | 第16-18页 |
二、 具有良好的相关法律环境 | 第18-19页 |
三、 生态补偿实践的成功借鉴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21-24页 |
一、 矿区使用费 | 第21页 |
二、 资源税 | 第21-22页 |
三、 矿产资源补偿费 | 第22-23页 |
四、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一、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 第24-25页 |
二、 补偿主体、对象和标准有待科学界定 | 第25页 |
三、 生态补偿收费有待规范 | 第25-26页 |
四、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方式有待发展 | 第26页 |
五、 监管机制有待强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国外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28-34页 |
第一节 美国的矿区复垦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德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英国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制度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国外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4页 |
一、 注重生态补偿立法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 第31页 |
二、 明确区分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 | 第31-32页 |
三、 注重政府补偿与市场机制的结合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建立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 | 第34-36页 |
一、 确立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二、 能源法中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 | 第35-36页 |
三、 环境法中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 | 第36页 |
第二节 完善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筹资方式 | 第36-40页 |
一、 明确界定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 | 第36-37页 |
二、 科学设立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 | 第37页 |
三、 整合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筹资方式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发展多样化的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方式和监管机制 | 第40-43页 |
一、 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社会补偿为补充 | 第40-41页 |
二、 健全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监管机制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研究的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