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4页 |
绪论 | 第14-26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二、本课题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三、本课题的价值创新 | 第23-26页 |
第一章 汉字谐声与古音学概述 | 第26-38页 |
第一节 谐声的本质 | 第26-30页 |
一、音是形和义的枢纽 | 第26-28页 |
二、音同假借和音近相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古音学及谐声与古音研究 | 第30-38页 |
一、古音学的历史演进 | 第30-33页 |
二、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的历史演进 | 第33-38页 |
第二章 宋明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38-60页 |
第一节 吴械《韵补》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38-46页 |
一、吴械生平、著述简介及其古音学思想 | 第38-41页 |
二、《韵补》简介 | 第41-42页 |
三、《韵补》对谐声材料的运用是谐声古音学之发端 | 第42-46页 |
第二节 明杨慎“音学七书”谐声古音学思想研究 | 第46-50页 |
一、杨慎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46-48页 |
二、“音学七书”简介 | 第48-49页 |
三、杨慎《古音余》、《古音附录》中的谐声偏旁注音法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谐声古音学思想研究 | 第50-57页 |
一、陈第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51-52页 |
二、《毛诗古音考》简介 | 第52-53页 |
三、《毛诗古音考》对《说文》谐声材料的充分重视和自觉运用 | 第53-5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三章 清代前期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60-104页 |
第一节 顾炎武《唐韵正》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60-67页 |
一、顾炎武生平、著述及其古音学成就简介 | 第60-63页 |
二、《唐韵正》简介 | 第63-65页 |
三、《唐韵正》首次成熟地运用谐声关系进行古韵分部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潘咸《音韵原流·仓沮元韵》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67-85页 |
一、潘咸生平、著述考略 | 第67-69页 |
二、《音韵原流》简介及其卷首音论体现的潘咸古音学思想 | 第69-78页 |
三、《音韵原流·仓沮元韵》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78-85页 |
第三节 万光泰《古音表考正》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85-94页 |
一、万光泰的生平与韵学著述简介 | 第85-87页 |
二、从《古韵原本》十三部到《古音表考正》十九部 | 第87-89页 |
三、万光泰《古音表考正》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89-94页 |
第四节 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研究 | 第94-101页 |
一、段玉裁生平及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说 | 第94-97页 |
二、“同谐声者必同部”理论的建立及《古十七部谐声表》 | 第97-99页 |
三、段玉裁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的整体评价 | 第99-101页 |
第五节 小结: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的上升期 | 第101-104页 |
第四章 清代中期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上) | 第104-146页 |
第一节 严可均《说文声类》谐声古音学研究 | 第104-113页 |
一、严可均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104-107页 |
二、《说文声类》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07-112页 |
三、严可均谐声与通转理论结合的古音研究 | 第112-113页 |
第二节 姚文田《说文声系》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13-122页 |
一、姚文田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113-116页 |
二、《说文声系》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16-118页 |
三、姚文田审订、增改《说文》谐声字的古音研究 | 第118-122页 |
第三节 戚学标《汉学谐声》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22-133页 |
一、戚学标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122-126页 |
二、《汉学谐声》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26-130页 |
三、戚学标过分尊崇《说文》谐声以定古音的研究 | 第130-133页 |
第四节 安吉《韵徵》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33-146页 |
一、安吉生平、著述简介 | 第133-134页 |
二、安吉的古音学思想及《韵徵》的内容和体例 | 第134-140页 |
三、安吉附会乐律、“五声”,增收谐声字的古音研究 | 第140-146页 |
第五章 清代中期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下) | 第146-182页 |
第一节 江沅《说文解字音均表》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 | 第146-157页 |
一、江沅的生平、著述和《说文释例》内容简介 | 第146-149页 |
二、《说文解字音均表》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49-150页 |
三、绍承、订正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古韵分部的研究 | 第150-157页 |
第三节 江有诰《廿一部谐声表》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57-167页 |
一、江有诰的生平、著述简介 | 第157-159页 |
二、江有诰古音研究成就及其特色 | 第159-162页 |
三、精研周秦用韵以明谐声的古音研究 | 第162-167页 |
第三节 张惠言、张成孙《谐声谱》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67-178页 |
一、张惠言、张成孙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167-171页 |
二、《说文谐声谱》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71-174页 |
三、“谐声谱”与“丝联绳引表”相发互证的古音研究方法 | 第174-178页 |
第四节 小结: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的繁盛期 | 第178-182页 |
第六章 清代后期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82-222页 |
第一节 陈立《说文谐声孳生述》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82-191页 |
一、陈立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 | 第182-184页 |
二、《说文谐声孳生述》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84-187页 |
三、集成诸家的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 | 第187-191页 |
第二节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191-202页 |
一、朱骏声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思想简介 | 第191-192页 |
二、《说文通训定声》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192-196页 |
三、《说文通训定声》的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 | 第196-202页 |
第三节 陈澧《说文声表》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02-209页 |
一、陈澧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成就 | 第202页 |
二、《说文声表》体例和内容简介 | 第202-205页 |
三、《说文声表》分层级罗列谐声偏旁的古音研究 | 第205-209页 |
第四节 时庸劢《声谐》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09-218页 |
一、时庸劢生平、著述简介 | 第209-211页 |
二、《声谱》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211-213页 |
三、集成诸家的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 | 第213-218页 |
第五节 小结: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的集成期 | 第218-222页 |
第七章 近现代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22-268页 |
第一节 章炳麟以谐声归纳古声类的研究及上古声母研究的发展 | 第223-230页 |
一、章炳麟生平、著述简介 | 第223-226页 |
二、章炳麟以谐声研究古音的成就和方法 | 第226-227页 |
三、以谐声研究上古声母的历史突破和进展 | 第227-230页 |
第二节 高本汉《汉文典》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30-240页 |
一、高本汉生平、著述及主要成就简介 | 第230-233页 |
二、《汉文典》内容和体例简介 | 第233-234页 |
三、高本汉的谐声分析法和“谐声原则”及其贡献和评价 | 第234-240页 |
第三节 王力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40-245页 |
一、王力生平、著述及古音学成就 | 第240-241页 |
二、王力对前人谐声与古音研究的总结 | 第241-243页 |
三、王力古音研究中的谐声观 | 第243-245页 |
第四节 董同龢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45-255页 |
一、董同龢生平、著述简介 | 第245-248页 |
二、董同龢上古音研究概况 | 第248-249页 |
三、董同龢对高本汉谐声分析法的继承和对其谐声条例的补充 | 第249-255页 |
第五节 李方桂的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研究 | 第255-264页 |
一 李方桂生平、著述简介 | 第255-257页 |
二、李方桂古音研究概况及其谐声原则 | 第257-260页 |
三、李方桂对高本汉、董同龢的修正及革新 | 第260-264页 |
第六节 小结: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的新生期 | 第264-268页 |
第八章 总论 | 第268-288页 |
第一节 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的发展脉络梳理 | 第268-274页 |
一、从谐声古音学的萌芽到“谐声同部说”理论的确立 | 第268-270页 |
二、“说文学”大兴浪潮中谐声古音研究的成熟与完善 | 第270-272页 |
三、谐声古音研究的步入瓶颈与西方语言理论带来的新生 | 第272-274页 |
第二节 前人研究的贡献、影响及其局限 | 第274-280页 |
第三节 汉字谐声与古音学新的探索与展望 | 第280-288页 |
一、汉字谐声与古音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80-282页 |
二、对汉字谐声与古音学的总结性展望 | 第282-28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8-2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292-294页 |
致谢 | 第294-296页 |
个人简历 | 第296-2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