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产科学论文--胎儿论文

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及高通量测序用于检测流产绒毛染色体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1-12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2页
1.对象和方法第12-19页
    1.1 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的研究对象第12页
    1.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的研究对象第12-13页
    1.3 应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对象第13页
    1.4 实验材料第13-15页
        1.4.1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所需要的试剂和仪器第13-14页
            1.4.1.1 主要试剂第13页
            1.4.1.2 主要试剂的配置方法第13-14页
            1.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4页
        1.4.2 FISH所需要的试剂和仪器第14页
            1.4.2.1 主要试剂第14页
            1.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4页
        1.4.3 高通量测序所需要的试剂和仪器第14-15页
            1.4.3.1 主要试剂第14-15页
            1.4.3.2 主要仪器第15页
    1.5 实验方法第15-19页
        1.5.1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实验方法第15-16页
            1.5.1.1 实验步骤第15-16页
            1.5.1.2 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第16页
        1.5.2 FISH检测实验方法第16页
            1.5.2.1 绒毛标本处理第16页
            1.5.2.2 FISH检测第16页
        1.5.3 高通量测序的实验方法第16-19页
            1.5.3.1 标本采集第16页
            1.5.3.3 DNA文库的构建第16-18页
            1.5.3.4 DNA测序第18页
            1.5.3.5 数据分析第18-19页
2 结果第19-30页
    2.1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第19-22页
    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绒毛染色体结果第22-24页
    2.3 高通量测序检测绒毛染色体结果第24-26页
    2.4 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第26-27页
        2.4.1 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的比较第26-27页
        2.4.2 三种方法异常核型检出率的比较第27页
    2.5 夫妇双方染色体和胚胎染色体的关系第27-30页
3 讨论第30-47页
    3.1 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第30-31页
    3.2 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原因第31-32页
    3.3 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机制第32-35页
    3.4 绒毛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机制第35-39页
    3.5 绒毛染色体基因异常第39页
    3.6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第39-41页
    3.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第41-43页
    3.8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43-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4-55页
综述 早孕期流产绒毛的检测技术第55-65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辅助育儿产品交互设计研究
下一篇:A公司汽车差速器项目的采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