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煤的综合利用论文

流化床褐煤干燥的微波强化传热传质机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Extended Abstract第10-27页
1 绪论第27-49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27-28页
    1.2 褐煤干燥技术概述第28-38页
    1.3 流化床干燥模型与数值模拟第38-46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46-49页
2 流化床褐煤的流动特性与数值模拟第49-67页
    2.1 实验部分第49-50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2.3 流化床褐煤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第53-65页
    2.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3 褐煤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特性及其模型第67-89页
    3.1 实验部分第67-69页
    3.2 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褐煤实验第69-74页
    3.3 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褐煤模型第74-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9页
4 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后褐煤的微观结构分析第89-111页
    4.1 褐煤的煤质分析第89-90页
    4.2 褐煤的含氧官能团分析第90-102页
    4.3 褐煤的孔隙结构分析第102-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5 褐煤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第111-136页
    5.1 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第111-114页
    5.2 流化床干燥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第114-120页
    5.3 微波干燥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第120-123页
    5.4 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第123-125页
    5.5 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第125-135页
    5.6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6 褐煤流化床微波强化干燥应力及能耗分析第136-146页
    6.1 褐煤干燥裂纹生成机理第136-142页
    6.2 褐煤干燥能耗分析第142-145页
    6.3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6-150页
    7.1 结论第146-148页
    7.2 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2页
附录1第162-168页
作者简历第168-17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固耦合作用下岩体渗流演化规律与突水灾变机理研究
下一篇:吲哚及四氢吡咯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