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流固耦合作用下岩体渗流演化规律与突水灾变机理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Extended Abstract第10-27页
变量注释表第27-28页
1 绪论第28-4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8-3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2-42页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2-43页
    1.4 研究方案第43-45页
2 围岩扰动损伤与渗流演化特征第45-70页
    2.1 岩石损伤对渗透性影响的细观理论分析第45-55页
    2.2 岩石损伤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特征第55-64页
    2.3 岩石损伤过程渗流突变的水力学机制第64-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3 不同结构岩体高压渗透特性实测及突水灾变演化机制第70-116页
    3.1 岩体渗透特征原位测试第70-74页
    3.2 不同结构岩体高压渗透特征第74-80页
    3.3 岩体高压渗透规律分析第80-94页
    3.4 高压渗流过程渗流压力-渗透性耦合关系分段特征第94-101页
    3.5 围岩渗透失稳灾变演化机制第101-114页
    3.6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4 围岩渗透破坏演化规律与突水通道形成机制试验研究第116-161页
    4.1 试验装置与测试系统第116-121页
    4.2 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配置第121-131页
    4.3 开挖扰动作用下围岩渗透突水演化规律第131-140页
    4.4 裂隙扩展与突水通道形成机制第140-159页
    4.5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5 岩体渗透性及渗流突变演化的结构控制效应第161-183页
    5.1 岩体结构对渗透性的控制效应第161-168页
    5.2 开挖损伤及其对岩体渗透性的影响第168-175页
    5.3 围岩开挖损伤对隧道突涌水的影响机制第175-182页
    5.4 本章小结第182-18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83-186页
    6.1 主要结论第183-184页
    6.2 创新点第184-185页
    6.3 展望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207页
作者简介第207-21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注浆扩散机理的透明土试验研究
下一篇:流化床褐煤干燥的微波强化传热传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