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应用统计推断理论的背景依据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2 评价指标体系及组织构架 | 第21-31页 |
2.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组织 | 第21-24页 |
2.1.1 英国BREEAM | 第21-22页 |
2.1.2 美国LEED | 第22-23页 |
2.1.3 多国GBC | 第23页 |
2.1.4 日本CASBEE | 第23-24页 |
2.1.5 澳大利亚NABERS | 第24页 |
2.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 第24-26页 |
2.2.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 第24-25页 |
2.2.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 | 第25-26页 |
2.2.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 第26页 |
2.3 构建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 第26-31页 |
2.3.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原理 | 第27-28页 |
2.3.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2.3.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型 | 第29-31页 |
3 参数点估计确定指标权重体系的群决策方法 | 第31-47页 |
3.1 专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31-35页 |
3.1.1 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3.1.2 一致互反判断矩阵的构造思想 | 第33页 |
3.1.3 一致互反判断矩阵的构造步骤 | 第33-34页 |
3.1.4 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34-35页 |
3.2 基于算术平均算子的矩估计量确定指标权重体系 | 第35-40页 |
3.2.1 互补群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35-36页 |
3.2.2 互补群体判断矩阵的样本矩估计量 | 第36-38页 |
3.2.3 群体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 | 第38-40页 |
3.3 基于几何平均算子的矩估计量确定评价权重体系 | 第40-44页 |
3.3.1 互反群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40-41页 |
3.3.2 互反群体判断矩阵的样本矩估计量 | 第41-43页 |
3.3.3 群体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 | 第43-44页 |
3.4 基于样本一、二阶矩估计量的绿色建筑群决策评价方法 | 第44-47页 |
4 参数区间估计确定评价权重体系的群决策方法 | 第47-61页 |
4.1 概率区间数及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 第47-51页 |
4.1.1 概率区间数 | 第47-49页 |
4.1.2 群决策变量的经验分布函数及分布拟合检验 | 第49-50页 |
4.1.3 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公式 | 第50-51页 |
4.2 概率区间数的比较排序及群决策评价的权重 | 第51-58页 |
4.2.1 普通区间数的比较排序 | 第51-52页 |
4.2.2 概率区间数的比较排序 | 第52-55页 |
4.2.3 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概率区间数的可能度 | 第55-56页 |
4.2.4 群决策结论的指标权重系数 | 第56-58页 |
4.3 基于概率区间数的绿色建筑群决策评价方法 | 第58-61页 |
5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1-73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61页 |
5.2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1-63页 |
5.2.1 基于指标构建模型的项目分析 | 第61-62页 |
5.2.2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评价体系构建 | 第62-63页 |
5.3 绿色建筑指标权重的群决策方法 | 第63-68页 |
5.3.1 专家评价意见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 | 第63-64页 |
5.3.2 专家评价意见的正态分布假设检验 | 第64-65页 |
5.3.3 专家评价意见的正态分布检验拟合效果 | 第65-68页 |
5.4 一、二阶样本矩估计量确定群决策评价的指标权重体系 | 第68-69页 |
5.5 项目综合环境性能的评价结论 | 第69-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73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