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现有生物序列启动子识别算法 | 第10-12页 |
1.3 现有启动子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启动子的生物实验方法 | 第17-27页 |
2.1 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第17-18页 |
2.2 植物病原细菌 | 第18页 |
2.3 黄单胞菌属 | 第18-20页 |
2.4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 | 第20页 |
2.5 Xcc启动子序列特征 | 第20-22页 |
2.6 研究启动子表达组织特异性的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6.1 GUS报告基因 | 第22-23页 |
2.6.2 5'RACE技术 | 第23-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运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启动子识别问题 | 第27-39页 |
3.1 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 第27-28页 |
3.2 运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识别生物序列启动子 | 第28-33页 |
3.2.1 个体编码的设计 | 第28-29页 |
3.2.2 支持度 | 第29-30页 |
3.2.3 相似度 | 第30页 |
3.2.4 遗传算子的确定 | 第30-32页 |
3.2.5 拥挤度计算 | 第32-33页 |
3.2.6 基于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生物序列启动子识别问题算法 | 第33页 |
3.3 实验 | 第33-38页 |
3.3.1 实验条件 | 第33-34页 |
3.3.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第39-41页 |
4.1 主要工作 | 第39页 |
4.2 主要贡献和创新 | 第39-40页 |
4.3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录用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