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学校主体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现状第10-11页
        1.1.2 转型背景分析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概念界定第13-15页
        1.3.1 地方本科院校第13-14页
        1.3.2 应用型本科院校第14-15页
        1.3.3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现状第17-22页
        1.5.1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3 研究现状评述第20-22页
第二章 转型前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现状第22-34页
    2.1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现状第22页
    2.2 H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第22-29页
        2.2.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第23-25页
        2.2.2 管理者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第25-28页
        2.2.3 H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经验总结第28-29页
    2.3 转型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归因第29-34页
        2.3.1 校企合作办学意识欠缺第29-30页
        2.3.2 办学条件有限第30-32页
        2.3.3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制尚未建立第32-34页
第三章 部分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办学经验解读第34-43页
    3.1 英国第34-36页
        3.1.1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办学历史第34-35页
        3.1.2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课程设置第35页
        3.1.3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教学管理第35-36页
        3.1.4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校学生评价体系第36页
    3.2 德国第36-39页
        3.2.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办学历史第36-37页
        3.2.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课程设置第37-38页
        3.2.3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教学管理第38-39页
        3.2.4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学生评价体系第39页
    3.3 美国第39-42页
        3.3.1 美国应用型本科办学历史第39-40页
        3.3.2 美国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第40-41页
        3.3.3 美国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第41页
        3.3.4 美国应用型本科学生评价体系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我国校企合作现有办学模式及借鉴意义第43-48页
    4.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政策背景第43页
    4.2 校企合作办学现有模式第43-48页
        4.2.1“订单式”模式第44页
        4.2.2“校中厂”教学工厂模式第44-45页
        4.2.3 股份制条件下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第45页
        4.2.4“3+1”或“2+1+1”模式第45-46页
        4.2.5 其他模式第46-48页
第五章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策略第48-56页
    5.1 基本原则第48-50页
        5.1.1 服务地方原则第48-49页
        5.1.2 本科层次原则第49页
        5.1.3 应用导向原则第49-50页
    5.2 核心形式第50-53页
        5.2.1 课程设置第50-51页
        5.2.2 教学管理第51页
        5.2.3 学生评价体系第51-52页
        5.2.4 资源共享第52-53页
    5.3 保障条件第53-56页
        5.3.1 办学理念第53页
        5.3.2 政策支持第53-54页
        5.3.3 师资力量第54页
        5.3.4 评价标准第54-55页
        5.3.5 现代学徒制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附录 1第61-63页
附录 2第63-66页
附录 3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研究--以秦皇岛某高职学院为例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专业课教材编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