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阶级性”讨论的考察与反思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第一章 1950-60 年代的思想文化背景 | 第12-31页 |
第一节 文学的全面政治化 | 第12-16页 |
第二节 不断强化的文艺批判运动 | 第16-23页 |
一、《武训传》的批判 | 第17-19页 |
二、对《红楼梦研究》批判 | 第19-21页 |
三、对胡风的批判 | 第21-23页 |
第三节“双百方针”与“人性论”的讨论 | 第23-31页 |
第二章“山水诗阶级性”讨论路线图 | 第31-44页 |
第一节 “山水诗的阶级性”是复杂的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山水诗有阶级性”的论述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山水诗有阶级性”的理论依据 | 第37-44页 |
一、人化的自然 | 第37-39页 |
二、山水诗的兴起 | 第39-41页 |
三、诗人的阶级立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山水诗阶级性”的再认识 | 第44-57页 |
第一节 文学的去政治化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美学热、共同美与人性论 | 第46-52页 |
一、美学热 | 第47-48页 |
二、共同美 | 第48-50页 |
三、人性论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山水诗的再认识 | 第52-57页 |
一、再论山水诗的起源,但少了政治判断 | 第52-54页 |
二、山水诗的阶级性不明显或不具有 | 第54-55页 |
三、文学的自觉性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