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马尾松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页 |
1.2 植物花芽分化国内外研究 | 第9-14页 |
1.2.1 植物花芽分化的概念以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2 植物花芽分化及发育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植物花芽分化及发育影响因子研究 | 第11-14页 |
1.3 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多球果马尾松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7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2.1 马尾松孢子叶球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19页 |
2.2.2 多球果马尾松雌球花胚胎学研究 | 第19-21页 |
2.2.3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营养物质研究 | 第21页 |
2.2.4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激素代谢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5页 |
3.1 马尾松孢子叶球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23-28页 |
3.1.1 马尾松正常球果大孢子叶球形态及解剖学观察 | 第23-25页 |
3.1.2 马尾松正常球果小孢子叶球形态及解剖学观察 | 第25-26页 |
3.1.3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形态及解剖学观察 | 第26-28页 |
3.2 多球果马尾松雌球花胚胎学研究 | 第28-31页 |
3.2.1 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 第28-29页 |
3.2.2 传粉与受精 | 第29页 |
3.2.3 种子的形成 | 第29-30页 |
3.2.4 多球果尾松雌性不育胚珠显微结构观察 | 第30-31页 |
3.3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营养物质研究 | 第31-36页 |
3.3.1 多球果马尾松碳水化合物代谢分析 | 第31-34页 |
3.3.2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4-36页 |
3.4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激素代谢研究 | 第36-45页 |
3.4.1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赤霉素GA1+3 含量分析 | 第36-37页 |
3.4.2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生长素IAA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3.4.3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玉米素核苷ZR含量分析 | 第38-39页 |
3.4.4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脱落酸ABA含量分析 | 第39-41页 |
3.4.5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各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 | 第41-42页 |
3.4.6 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各种酶活性的变化 | 第42-45页 |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 | 第45-53页 |
4.1 讨论 | 第45-50页 |
4.1.1 关于马尾松孢子叶球解剖学的研究 | 第45-46页 |
4.1.2 关于多球果马尾松雌球花胚胎学的研究 | 第46-47页 |
4.1.3 营养物质与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和发育的关系 | 第47-48页 |
4.1.4 激素代谢与多球果马尾松孢子叶球分化及发育的关系 | 第48-50页 |
4.2 结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