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纵向整合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4页 |
|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 ·现实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 ·纵向整合动因的研究 | 第14-20页 |
| ·纵向整合模式的研究 | 第20-22页 |
| ·纵向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22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研究流程 | 第23-24页 |
| ·论文研究的结构文章框架结构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实施纵向整合的动因 | 第27-47页 |
|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1页 |
|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 ·汽车产业产业链的界定 | 第31-34页 |
| ·汽车产业链概述 | 第31-32页 |
| ·汽车产业链重要环节概述 | 第32-34页 |
| ·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 ·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特点 | 第34-36页 |
| ·我国汽车产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 ·我国汽车产业实施纵向整合的特征及动因 | 第40-46页 |
| ·我国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的特征 | 第40-44页 |
| ·我国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的动因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47-59页 |
| ·研究假设 | 第47-52页 |
| ·纵向整合度与企业绩效 | 第47-49页 |
| ·整合核心零部件与企业绩效 | 第49页 |
| ·股权性质与企业绩效 | 第49-51页 |
| ·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 | 第51页 |
| ·论文假设框架 | 第51-52页 |
| ·变量的选择和设计 | 第52-58页 |
| ·纵向整合度的测量 | 第52-56页 |
| ·企业绩效指标选取 | 第56-57页 |
|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研究数据与结果 | 第59-71页 |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59-67页 |
| ·样本选取及说明 | 第59页 |
| ·数据收集及处理过程 | 第59-66页 |
| ·统计分析软件 SPSS16.0 简介 | 第66-67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67-69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67-68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68页 |
|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68-69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 ·汽车企业纵向整合程度测度结果分析 | 第69页 |
| ·汽车企业纵向整合程度与绩效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结果讨论及对策建议 | 第71-79页 |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71-74页 |
| ·纵向整合度与企业绩效 | 第71-72页 |
| ·整合核心零部件与企业绩效 | 第72-73页 |
| ·股权性质与企业绩效 | 第73页 |
| ·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 | 第73-74页 |
| ·对策研究 | 第74-78页 |
| ·理性看待纵向整合战略决策 | 第74-75页 |
| ·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监督机制 | 第75-76页 |
| ·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 | 第76-77页 |
| ·借鉴国外汽车发达国家历史经验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