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废液制取天然介体及其在漆酶/介体体系漂白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漆酶/介体体系漂白概况 | 第14-16页 |
| ·漆酶/介体体系漂白发展 | 第14-15页 |
| ·漆酶/介体体系漂白介体的发展 | 第15-16页 |
| ·木素利用概况 | 第16-17页 |
| ·木素利用概况 | 第16-17页 |
| ·用木素制备天然介体的可行性 | 第17页 |
| ·竹子的制浆概况 | 第17-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 ·木素降解的方法 | 第18-19页 |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 ·木素降解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 ·目的意义 | 第21页 |
| ·主要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竹子碱木素氧化降解初探及催化剂的筛选 | 第24-48页 |
| ·实验 | 第24-29页 |
| ·原料和药品 | 第24页 |
|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6页 |
| ·竹子碱木素降解前后的表征 | 第29-38页 |
| ·木素降解初探 | 第38-42页 |
| ·催化剂筛选 | 第42-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降解前后竹子碱木素的表征 | 第46页 |
| ·木素降解初探 | 第46页 |
| ·催化剂筛选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木素氧化降解的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 | 第48-72页 |
| ·实验 | 第48-51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 | 第48页 |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影响的考察 | 第48-49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49页 |
| ·木素降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9-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7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 第51-62页 |
| ·木素降解的单因素实验 | 第62-66页 |
| ·正交实验 | 第66-69页 |
| ·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四章 竹浆的漆酶/介体体系漂白 | 第72-94页 |
| ·实验 | 第72-75页 |
| ·原料与药品 | 第72页 |
| ·仪器设备 | 第72-73页 |
|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92页 |
| ·漆酶/介体体系漂白 | 第75-79页 |
| ·竹浆的XPS 分析 | 第79-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漆酶/介体体系漂白 | 第92页 |
| ·竹浆XPS | 第92-94页 |
| 第五章 漆酶/介体体系漂白机理探讨 | 第94-112页 |
| ·实验 | 第94-95页 |
| ·原料与药品 | 第94页 |
| ·仪器设备 | 第94-9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9页 |
| ·竹浆木素的GPC 分析 | 第95-96页 |
| ·竹浆木素的TGA 分析 | 第96-98页 |
| ·竹浆木素的FT-IR 分析 | 第98-102页 |
| ·竹浆木素的~1H-NMR 分析 | 第102-106页 |
| ·竹浆木素的~(13)C-NMR 分析 | 第106-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 结论 | 第112-116页 |
|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2-113页 |
| 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3页 |
| 3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第113-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