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本选题的依据 | 第9-10页 |
二、本选题的意义 | 第10-13页 |
三、本选题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颜钧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4-21页 |
第一节 生平背景 | 第14-17页 |
一、生平简介 | 第14-16页 |
二、思想承袭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社会背景 | 第17-21页 |
一、政治环境背景 | 第17-18页 |
二、经济环境背景 | 第18-19页 |
三、文化环境背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颜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6页 |
第一节“以仁为本”的道德本体论 | 第21-28页 |
一、新“仁学”的建立——对《大学》、《中庸》的重新解读 | 第21-24页 |
二、“以仁为本”的道德本体论的确立 | 第24-28页 |
第二节“放心体仁”的道德修养论 | 第28-36页 |
一、“急救心火”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修养的标准 | 第29-31页 |
三、“七日闭关”的道德修养方法 | 第31-34页 |
四、“天下归仁”的道德修养的社会功能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颜钧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36-43页 |
第一节“率性而行”的自然性 | 第36-38页 |
第二节“百姓日用是道”的平民性 | 第38-40页 |
第三节“化俗民间”的实践性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颜钧伦理思想评析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