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e速贷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0.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0.1.2 选题意义第11-13页
    0.2 文献综述第13-15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0.3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5-17页
1 P2P网贷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第17-22页
    1.1 P2P网贷行业相关概念第17-19页
        1.1.1 P2P网贷的含义第17页
        1.1.2 商业模式第17-18页
        1.1.3 盈利模式第18-19页
    1.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第19-22页
        1.2.1 内部控制的含义第19页
        1.2.2 内部控制五要素第19-20页
        1.2.3 内部控制评价第20-22页
2 e速贷事件分析第22-39页
    2.1 e速贷概况第22-24页
        2.1.1 e速贷发展历程第22页
        2.1.2 公司组织架构第22-23页
        2.1.3 e速贷业务模式第23-24页
    2.2 e速贷东窗事发第24-26页
    2.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e速贷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第26-38页
        2.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26-28页
        2.3.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28-30页
        2.3.3 计算单排序权向量第30-34页
        2.3.4 定量分析内部控制第34-38页
    2.4 e速贷的内部控制评价情况第38-39页
3 e速贷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分析第39-47页
    3.1 内部环境存在漏洞的原因第39-40页
        3.1.1 企业的自身定位模糊不清第39-40页
        3.1.2 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水平不高第40页
    3.2 风险系数偏高的原因第40-41页
        3.2.1 制约机制无效风险被忽略第40-41页
        3.2.2 系统数据安全性存在较高风险第41页
    3.3 控制活动失效的原因第41-44页
        3.3.1 借贷双方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第42页
        3.3.2 信用评价指标还不完善第42-43页
        3.3.3 利率标准的制定不合理第43页
        3.3.4 平台缺乏退出机制第43-44页
        3.3.5 资金资产保全机制失效第44页
    3.4 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第44-46页
        3.4.1 平台内部信息披露路径存在漏洞第44-45页
        3.4.2 平台向客户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第45页
        3.4.3 贷款者向平台和投资者披露的信息较少第45-46页
    3.5 内部监督无效的原因第46-47页
4 对e速贷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第47-53页
    4.1 完善内部环境第47-48页
        4.1.1 平台定位为纯线上无担保的信息中介第47页
        4.1.2 培养高素质人才第47-48页
    4.2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第48页
    4.3 实行切实有效的控制活动第48-51页
        4.3.1 完善对借贷双方的审核标准第48-49页
        4.3.2 建立起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第49页
        4.3.3 合理制定利率计算公式第49-50页
        4.3.4 平台制定退出机制第50页
        4.3.5 实现资金的银行存管第50-51页
    4.4 开拓高质量的信息沟通途径第51-52页
        4.4.1 合理进行信息披露第51页
        4.4.2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第51-52页
    4.5 设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第52-53页
        4.5.1 制定公司内部的监督评价机制第52页
        4.5.2 专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执行研究
下一篇:CVaR测度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