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21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5-20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20-21页 |
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内PKM2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21-39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1-32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1-25页 |
1.1.3 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1.1.4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1.2 结果 | 第32-36页 |
1.2.1 mDC诱导分化鉴定 | 第32-33页 |
1.2.2 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SAA患者及正常对照mDC细胞内PKM2水平 | 第33-34页 |
1.2.3 SAA患者mDC内PKM2表达和临床指标相关性 | 第34-35页 |
1.2.4 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SAA患者mDC细胞内PKM2 mRNA的表达 | 第35-36页 |
1.2.5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AA患者mDC细胞内PKM2蛋白表达水平 | 第36页 |
1.3 讨论 | 第36-38页 |
1.4 小结 | 第38-39页 |
二、PKM2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 第39-54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9-4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9-43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43-46页 |
2.1.4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2.2 结果 | 第46-51页 |
2.2.1 PKM2-siRNA转染SAA患者mDC细胞效果验证 | 第46-47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mDC细胞表面结构变化 | 第47页 |
2.2.3 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mDC细胞摄取能力变化 | 第47-49页 |
2.2.4 流式细胞术检测mDC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水平 | 第49-50页 |
2.2.5 SAA患者mDC内PKM2表达和mDC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水平相关性 | 第50-51页 |
2.3 讨论 | 第51-53页 |
2.4 小结 | 第53-54页 |
三、PKM2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激活CD8+细胞的影响 | 第54-70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54-63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54页 |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4-56页 |
3.1.3 研究方法 | 第56-63页 |
3.1.4 统计学分析 | 第63页 |
3.2 结果 | 第63-66页 |
3.2.1 流式细胞仪检测CD8+细胞分选纯度 | 第63-64页 |
3.2.2 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与mDC细胞共培养后CD8+T细胞功能分子穿孔素、颗粒酶mRNA表达水平变化 | 第64页 |
3.2.3 ELISA试剂盒检测混合培养上清IFN-γ浓度 | 第64-65页 |
3.2.4 SAA患者mDC内PKM2水 平改变对CTL凋亡状态的影响 | 第65-66页 |
3.3 讨论 | 第66-69页 |
3.4 小结 | 第69-70页 |
四、SAA小鼠模型分析PKM2对髓系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70-89页 |
4.1 对象和方法 | 第70-74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70页 |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0-72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72-74页 |
4.1.4 统计学方法 | 第74页 |
4.2 结果 | 第74-84页 |
4.2.1 对照组、照射组和AA组小鼠血常规检测 | 第74-76页 |
4.2.2 小鼠基础免疫指标检测 | 第76-80页 |
4.2.3 检测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80-82页 |
4.2.4 实时定量PCR检测CD8+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mRNA表达 | 第82-84页 |
4.2.5 mDC内葡萄糖消耗水平、丙酮酸生成水平及ATP含量 | 第84页 |
4.3 讨论 | 第84-87页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全文结论 | 第89-9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9-100页 |
综述 KM2在细胞代谢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 第100-11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个人简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