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褐蓝子鱼生理生态习性 | 第10-11页 |
1.2 经济价值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褐蓝子鱼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1.4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实验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 第18-19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试剂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和过程 | 第20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59页 |
3.1 褐蓝子鱼控制区序列分析 | 第22-23页 |
3.2 褐蓝子鱼的遗传多样性 | 第23-24页 |
3.3 褐蓝子鱼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24-29页 |
3.4 褐蓝子鱼遗传分化分析 | 第29-52页 |
3.5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中国沿海的蓝子鱼与菲律宾、日本的比较 | 第52-5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9-69页 |
4.1 褐蓝子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9-60页 |
4.2 褐蓝子鱼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分化 | 第60-62页 |
4.3 褐蓝子鱼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第62-64页 |
4.4 近岸水文学及生态等因素下引起的遗传分化 | 第64-68页 |
4.5 褐蓝子鱼种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