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言第9-14页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第9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现实意义第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 运用技巧研究第10页
        (二) 意义功能探析第10-11页
        (三) 存在问题探究第11-12页
        (四) 相关原则探究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页
    四、研究特点及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案例教学法理论分析及其在“基础”课运用现状研究第14-20页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分析第14-17页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第14-15页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征第15页
        (三)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功能第15-16页
        (四)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第16-17页
    二、“基础”课案例教学法运用现状分析第17-20页
        (一)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取得的经验第17-18页
        (二)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第二章 “基础”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合理性第20-23页
    一、“基础”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合理性第20-21页
        (一)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基础”课教学目标和育人功能的现实需要第20页
        (二)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基础”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第20页
        (三)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第20-21页
    二、教材运用案例教学的合理性第21-23页
        (一) 教材政治理论性与案例生动活化性第21页
        (二) 语言抽象专业化与案例具体鲜活性第21页
        (三) 价值导向单一化与案例答案多元化第21-22页
        (四) 教材宏大叙事性与案例微观说理性第22页
        (五) 教材时代局限性与案例贴近现实性第22-23页
第三章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第23-41页
    一、案例的搜集整理第23-26页
        (一) 以时间划分:古代案例和现代案例第23-24页
        (二) 以空间划分:国内案例和国外案例第24页
        (三) 以性质划分: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第24-25页
        (四) 以数量划分:单一案例和案例群第25页
        (五) 以形式划分:单媒体案例和多媒体案例第25页
        (六) 以真实性划分:真实案例和文艺作品案例第25-26页
        (七) 以模式划分:典型案例和非典型案例第26页
    二、案例的准确表述第26-29页
        (一) 常态式呈现第26-27页
        (二) 视频式切入第27页
        (三) 场景式表现第27-28页
        (四) 问题式展现第28-29页
    三、案例的深度解读第29-33页
        (一) 围绕历史背景解读第29页
        (二) 瞄准时代价值解读第29-30页
        (三) 结合主人公思想解读第30页
        (四) 抓住重点情节解读第30-31页
        (五) 置入特殊语境解读第31页
        (六) 回归文本原点解读第31页
        (七) 意义延伸式解读第31页
        (八) 对比情境式解读第31-33页
    四、案例的深入讨论第33-38页
        (一) 横向对比讨论第33-34页
        (二) 纵向深入讨论第34页
        (三) 连续性讨论第34-35页
        (四) 设置疑问讨论第35页
        (五) 二难式讨论第35-36页
        (六) 辩论式讨论第36-37页
        (七) 联系实际式讨论第37页
        (八) 角色情景讨论第37页
        (九) 自媒体讨论第37-38页
    五、案例主题思想提炼第38-41页
        (一) 价值澄清中提炼第38-39页
        (二) 分析综合中提炼第39页
        (三) 归纳演绎中提炼第39页
        (四) 批判反思中提炼第39-41页
第四章 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使用第41-49页
    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的融合运用第41-44页
        (一) 两者的共性第41-42页
        (二) 两者在“基础”课中的融合思路第42-44页
    二、与对话式教学法的融合运用第44-45页
        (一) 二者的内在逻辑第44页
        (二) 两者在“基础”课中的运用原则第44-45页
    三、与情景式教学法的融合运用第45-47页
        (一) 二者的高度互补性第45-46页
        (二) 二者在“基础”课中的综合实施第46-47页
    四、与合作式教学法的融合运用第47-49页
        (一) 两者的相关性第47-48页
        (二) 两者在“基础”课中的结合探索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催化α-蒎烯乙酯化反应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一种基于谐振式传感的压电叠堆传感执行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