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1.1 松节油/α-蒎烯概述 | 第14-15页 |
1.2 α-蒎烯酯化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氯乙酸系列催化法 | 第16-17页 |
1.2.2 固体酸催化法 | 第17-18页 |
1.2.2.1 固体超强酸催化法 | 第17页 |
1.2.2.2 沸石分子筛催化法 | 第17页 |
1.2.2.3 离子交换树脂法 | 第17-18页 |
1.2.2.4 微波催化酯化 | 第18页 |
1.2.2.5 超声酯化法 | 第18页 |
1.2.3 离子液体催化法 | 第18-19页 |
1.3 杂多酸 | 第19-20页 |
1.4 离子液体 | 第20-22页 |
1.4.1 离子液体简介 | 第20-22页 |
1.4.1.1 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 | 第20-21页 |
1.4.1.2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 | 第21页 |
1.4.1.3 氨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 | 第21-22页 |
1.4.1.4 改性聚合物离子液体 | 第22页 |
1.5 杂多酸盐类离子液体 | 第22-23页 |
1.6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3-25页 |
2 酸催化 α-蒎烯乙酯化的反应体系分析及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25-64页 |
2.1 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乙酯化反应体系的分析 | 第25-31页 |
2.1.1 酸催化 α-蒎烯乙酯化反应体系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25-28页 |
2.1.1.1α-蒎烯酯化反应的GC-MS测试条件 | 第25页 |
2.1.1.2α-蒎烯酯化反应的GC测试条件 | 第25页 |
2.1.1.3α-蒎烯酯化反应的计算公式 | 第25-28页 |
2.1.2 α-蒎烯乙酯化反应机理分析 | 第28-29页 |
2.1.3 不同催化剂及其酸性对反应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2.1.4 小结 | 第31页 |
2.2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其性能分析 | 第31-43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33页 |
2.2.1.1 实验中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2.2.1.2 实验中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2.2.2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3-36页 |
2.2.2.1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结构及简称 | 第33-35页 |
2.2.2.2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 第35-36页 |
2.2.3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36-43页 |
2.2.3.1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的核磁、红外表征 | 第36-37页 |
2.2.3.2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的热重表征 | 第37-38页 |
2.2.3.3 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物理性质的测定 | 第38-39页 |
2.2.3.4 阳离子对杂多类离子液体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2.2.3.5 阴离子对杂多类离子液体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2.2.3.6 阳离子中引入质子形成酸式盐对杂多类离子液体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4 小结 | 第43页 |
2.3 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 | 第43-49页 |
2.3.1 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2.3.1.1 实验中主要试剂 | 第44页 |
2.3.1.2 实验中主要仪器 | 第44页 |
2.3.2 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44-48页 |
2.3.2.1 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及简称 | 第44-46页 |
2.3.2.2 羧基功能化离子的合成方法 | 第46-48页 |
2.3.3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48-49页 |
2.3.3.1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磁表征 | 第48页 |
2.3.3.2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红外表征 | 第48-49页 |
2.4 氨基酸能化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 | 第49-55页 |
2.4.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2.4.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2.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0页 |
2.4.2 氨基酸功能化杂多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50-53页 |
2.4.2.1 氨基酸功能化杂多类离子液体结构及简称 | 第50-52页 |
2.4.2.2 合成步骤 | 第52-53页 |
2.4.3 氨基酸功能化杂多酸盐的表征 | 第53-55页 |
2.4.3.1 氨基酸功能化杂多酸盐的红外表征 | 第53页 |
2.4.3.2 氨基酸功能化杂多酸盐的核磁表征 | 第53-54页 |
2.4.3.3 氨基酸杂多酸盐的酸性表征 | 第54页 |
2.4.3.4 氨基酸杂多酸盐热重表征 | 第54-55页 |
2.5 改性聚合物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 | 第55-64页 |
2.5.1 试剂与仪器 | 第55-56页 |
2.5.1.1 主要试剂 | 第55-56页 |
2.5.1.2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2.5.2 改性聚合物杂多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56-61页 |
2.5.2.1 改性聚合物酸性离子液体结构及简称 | 第56-58页 |
2.5.2.2 改性聚合物酸性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58-61页 |
2.5.3 改性聚合物杂多类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61-63页 |
2.5.3.1 十八胺杂多酸类离子液体的核磁和红外表征 | 第61-62页 |
2.5.3.2 杂多酸类离子液体的热重分析 | 第62-63页 |
2.5.4 改性聚合物杂多类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 | 第63-64页 |
3 氯乙酸辅助酸性杂多类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乙酯化反应体系的分析 | 第64-73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4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64-65页 |
3.3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65-68页 |
3.3.1α-蒎烯酯化反应 | 第65页 |
3.3.2 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结果 | 第65-68页 |
3.4 杂多-有机杂化催化剂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8-72页 |
3.4.1 优化温度 | 第68页 |
3.4.2 优化酯化反应中氯乙酸用量与 α-蒎烯用量比 | 第68页 |
3.4.3 优化乙酸用量与 α-蒎烯用量比 | 第68-69页 |
3.4.4 优化催化剂用量 | 第69-70页 |
3.4.5 优化时间 | 第70-71页 |
3.4.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71页 |
3.4.7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的红外表征 | 第71-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4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乙酯化反应 | 第73-78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73-74页 |
4.2.1 实验中主要试剂 | 第73页 |
4.2.2 实验中主要仪器 | 第73-74页 |
4.3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分析 | 第74-76页 |
4.3.1 羧基功能化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的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4.3.2 含卤素的羧基功能化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的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4.4 小结 | 第76-78页 |
5 氨基酸杂多类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乙酯化反应体系的分析 | 第78-85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试剂与仪器 | 第78-79页 |
5.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8页 |
5.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8-79页 |
5.3 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 第79-84页 |
5.3.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79-81页 |
5.3.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81页 |
5.3.3 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81-82页 |
5.3.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82-83页 |
5.3.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83页 |
5.3.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改性聚合物类酸性离子液体催化 α-蒎烯乙酯化反应体系的分析 | 第85-91页 |
6.1 引言 | 第85页 |
6.2 仪器与试剂 | 第85-86页 |
6.2.1 实验中主要试剂 | 第85页 |
6.2.2 实验中主要仪器 | 第85-86页 |
6.3 聚醚型十八胺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分析 | 第86-88页 |
6.3.1 磷钨酸为阴离子的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性能分析 | 第86-87页 |
6.3.2 硫酸为阴离子的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性能分析 | 第87-88页 |
6.3.3 卤素为阴离子的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性能分析 | 第88页 |
6.4 聚乙二醇型酸性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分析 | 第88-90页 |
6.4.1 不同阴离子的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性能分析 | 第88-89页 |
6.4.2 羧基功能化对催化剂催化 α-蒎烯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89-90页 |
6.5 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