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基于内化心理机制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8-12页
        一、选题缘由第8-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6-17页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6页
        二、课题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内化心理机制相关概念概述第17-25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第17-22页
        一、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界定第17-18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8-21页
        三、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21-22页
    第二节 价值观内化心理机制概念分析第22-25页
        一、机制与心理机制第22-23页
        二、价值观内化的心理机制第23-25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心理机制第25-34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心理过程第25-31页
        一、个体内化的三阶段及具体心理过程第25-28页
        二、同化与顺应是个体从认知上内化的两种形式第28-29页
        三、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内化效果的显性指标第29-30页
        四、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内化的最高阶段第30-31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心理机制分析第31-34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内化是价值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第31-32页
        二、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是个体与群体双向互动作用的结果第32-33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第33-34页
第三章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的内外部因素第34-41页
    第一节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的内部因素第34-37页
        一、个体的需要动机第34-35页
        二、个体的社会认知第35-36页
        三、个体的情感体验第36-37页
        四、个体的自我意识第37页
    第二节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内化的外部因素第37-41页
        一、国内外社会思潮的冲击第38页
        二、外部宣传教育第38-39页
        三、同辈群体的影响第39-40页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心理内化机制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第41-54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基于心理内化过程开展第41-43页
        一、尊重个体认知加工过程和发展规律第41-42页
        二、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创造有效内化前提第42-43页
    第二节 基于影响心理内化机制的外部因素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第43-50页
        一、高度关注内化心理机制进行恰当的宣传教育第43-46页
        二、充分利用群体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影响第46-48页
        三、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第48-50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由知到行全面推进第50-54页
        一、在理论学习中完善认知结构第50-51页
        二、在情感体验中激发积极情感认同第51页
        三、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实践体验第51-52页
        四、在内心深处建构心理和谐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差异研究
下一篇:基于校园气象站的初中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