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库区金厂坝滑坡体特性及变形趋势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金厂坝的基本情况及论文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1.1 金厂坝变形体基本情况 | 第8-11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2章 金厂坝滑坡体的特性研究 | 第12-37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页 |
2.2 主要断裂及活动性 | 第12-15页 |
2.3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 第15-20页 |
2.3.1 滑坡前缘物质结构特征 | 第15-17页 |
2.3.2 滑坡中部物质结构特征 | 第17-19页 |
2.3.3 滑坡后缘物质结构特征 | 第19-20页 |
2.4 地形测绘 | 第20-24页 |
2.5 滑坡勘探 | 第24-37页 |
2.5.1 地球物理勘探 | 第25页 |
2.5.2 滑坡钻探 | 第25页 |
2.5.3 滑动面(带)的分析确定与连接 | 第25-28页 |
2.5.4 滑坡体巡视情况及裂缝展布 | 第28-37页 |
第3章 金厂坝滑坡体变形监测系统研究 | 第37-68页 |
3.1 监测的内容 | 第37页 |
3.2 监测的方法 | 第37-38页 |
3.3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 | 第38-45页 |
3.4 监测仪器布置 | 第45-51页 |
3.5 金厂坝变形体监测成果 | 第51-64页 |
3.5.1 Ⅱ区表层变形监测及雨量成果 | 第51-52页 |
3.5.2 Ⅲ区表层变形监测成果 | 第52-53页 |
3.5.3 Ⅳ区表层变形监测成果 | 第53-55页 |
3.5.4 区外表层变形监测成果 | 第55-56页 |
3.5.5 测斜孔监测成果 | 第56-62页 |
3.5.6 地下水监测成果 | 第62-63页 |
3.5.7 GPS监测成果 | 第63-64页 |
3.6 监测成果小结 | 第64-68页 |
第4章 金厂坝滑坡体的发展趋势研究 | 第68-75页 |
4.1 变形破坏形成机制 | 第68页 |
4.2 滑坡演化形成过程 | 第68-69页 |
4.3 滑坡整体稳定性评价 | 第69-75页 |
4.3.1 失稳模式分析 | 第69页 |
4.3.2 滑坡等级划分 | 第69页 |
4.3.3 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69-71页 |
4.3.4 计算工况 | 第71页 |
4.3.5 计算方法 | 第71页 |
4.3.6 计算剖面 | 第71-73页 |
4.3.7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第5章 金厂坝滑坡体失稳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措施 | 第75-86页 |
5.1 涌浪危害 | 第75-78页 |
5.1.1 下滑模式 | 第75-76页 |
5.1.2 滑速计算 | 第76页 |
5.1.3 涌浪计算 | 第76-78页 |
5.1.4 滑坡涌浪危害评价 | 第78页 |
5.2 堵江危害 | 第78-79页 |
5.3 滑坡预警措施 | 第79-86页 |
5.3.1 金厂坝滑坡预警值初步研究 | 第79-80页 |
5.3.2 监测网布置 | 第80-81页 |
5.3.3 监测成果分析 | 第81-85页 |
5.3.4 预警值确定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页 |
6.2 建议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