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

发动机扭振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发动机扭振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发动机扭振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6-18页
2.发动机扭转振动激励分析第18-26页
    2.1 扭转振动的基本理论第18-20页
        2.1.1 单质量系统的扭转振动第18-19页
        2.1.2 双质量系统和三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第19-20页
    2.2 发动机扭振激励源第20-21页
    2.3 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第21-25页
        2.3.1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第21-23页
        2.3.2 曲柄连杆机构往复惯性力分析第23页
        2.3.3 曲柄连杆机构上的力分析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基于Simulink的发动机扭振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第26-44页
    3.1 缸内热力学过程数学模型第26-28页
    3.2 发动机缸内热力学过程分析第28-30页
    3.3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0-33页
        3.3.1 工质特性参数第31页
        3.3.2 燃烧过程的放热规律第31-32页
        3.3.3 气缸瞬时工作容积第32-33页
    3.4 基于Simulink的发动机示功图的仿真第33-42页
        3.4.1 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第33页
        3.4.2 仿真系统构成第33-38页
        3.4.3 四个气缸气体压力同时作用产生的激振力矩第38-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第44-56页
    4.1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选择与设计第44-46页
        4.1.1 控制方案介绍第44页
        4.1.2 方案分析与比较第44-45页
        4.1.3 控制方案的确定与设计第45-46页
    4.2 控制系统主要硬件选型第46-51页
        4.2.1 控制器的选型第46-48页
        4.2.2 SIMOTION D435介绍第48-49页
        4.2.3 驱动系统选型第49-51页
    4.3 编码器模块选型第51-52页
    4.4 硬件系统组态及调试第52-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第56-70页
    5.1 实时仿真内核第56-60页
        5.1.1 Simulink与C第56-57页
        5.1.2 生成代码分析第57-60页
    5.2 上位机软件开发第60-65页
        5.2.1 C第60页
        5.2.2 上位机软件总体方案设计第60页
        5.2.3 模块功能及界面设计第60-65页
    5.3 下位机开发第65-68页
        5.3.1 控制程序的总体规划第65-66页
        5.3.2 ST控制程序的编写第66-67页
        5.3.3 MCC运动控制程序的编写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6.试验台的搭建及试验验证第70-82页
    6.1 试验台总体构成第70-74页
        6.1.1 机械系统结构第70-72页
        6.1.2 测控系统结构第72-74页
    6.2 试验验证第74-77页
        6.2.1 电机动态响应测试第74-75页
        6.2.2 实验方案的设计第75-77页
    6.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77-80页
    6.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7.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7.1 全文总结第82-83页
    7.2 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便利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两岸旅游服务优化研究
下一篇:正义论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居民社会公平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