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回顾 | 第9-11页 |
(一)国外残障者就业法规及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二) 国内残障者就业法规及相关研究 | 第10页 |
(三) 国内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二) 参与式研究法 | 第11-12页 |
(三) 个案会谈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残疾 | 第13页 |
(二) | 第13页 |
(三) 就业 | 第13-14页 |
(四)个案社会工作 | 第14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理论 | 第14-15页 |
(二)优势视角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的就业状况分析—以牡丹社区为例 | 第16-21页 |
一 牡丹社区肢体残障者基本就业状况描述 | 第16-17页 |
(一)就业观偏差 | 第16页 |
(二)就业层次低 | 第16-17页 |
(三)失业率居高不下 | 第17页 |
二 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17-19页 |
(一)微观层面:个人及家庭 | 第17-18页 |
(二)中观层面:社区 | 第18页 |
(三)宏观层面:社会 | 第18-19页 |
三 个案工作介入就业服务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个案工作介入实务分析 | 第21-33页 |
一 案例描述 | 第21-23页 |
(一) 案例陈述 | 第21页 |
(二) 案例分析 | 第21-23页 |
二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就业服务的过程 | 第23-33页 |
(一)接案: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正式介入活动的第一步 | 第23-24页 |
(二)预估:收集资料,案主初步评估 | 第24-25页 |
(三)计划: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和服务计划 | 第25-26页 |
(四)介入:按照计划开展服务 | 第26-31页 |
(五)结案和评估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33-35页 |
一 结论 | 第33页 |
二 对策建议 | 第33-35页 |
(一)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 | 第33-34页 |
(二)加强残障者家庭及社区的支持力度 | 第34页 |
(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