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第一章 H9N2禽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1 H9N2禽流感概述 | 第12页 |
1.2 AIV致病的分子机制 | 第12-13页 |
1.3 H9N2 AIV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13-17页 |
1.3.1 细胞凋亡 | 第13-14页 |
1.3.2 细胞凋亡的机制 | 第14-15页 |
1.3.2.1 细胞凋亡的外源途径 | 第14页 |
1.3.2.2 细胞凋亡的内源途径 | 第14-15页 |
1.3.2.3 穿孔素/颗粒酶通路 | 第15页 |
1.3.3 H9N2 AIV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15-16页 |
1.3.4 凋亡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1.3.4.1 细胞形态学检测 | 第16页 |
1.3.4.2 DNA片段化分析 | 第16-17页 |
1.3.4.3 Caspase相关凋亡蛋白的检测 | 第17页 |
1.3.4.4 细胞膜改变检测 | 第17页 |
1.3.4.5 线粒体检测法 | 第17页 |
1.4 AIV与宿主免疫应答的关系 | 第17-21页 |
1.4.1 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 | 第17-19页 |
1.4.1.1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 第18页 |
1.4.1.2 RLR信号通路 | 第18-19页 |
1.4.2 H9N2 AIV诱导的天然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19页 |
1.4.3 流感与适应性免疫 | 第19-21页 |
1.4.3.1 体液免疫 | 第19-20页 |
1.4.3.2 细胞免疫 | 第20-21页 |
1.5 鸡输卵管的结构与功能 | 第21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试验研究 | 第22-47页 |
第二章 H9N2亚型AIV诱导蛋鸡输卵管组织凋亡和病理变化的研究 | 第22-35页 |
2.1 材料 | 第23页 |
2.1.1 毒株 | 第23页 |
2.1.2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2 方法 | 第23-29页 |
2.2.1 H9N2亚型AIV增殖及EID50测定 | 第23-24页 |
2.2.2 蛋鸡人工感染H9N2亚型AIV及临床症状观察 | 第24页 |
2.2.3 H9N2亚型AIV M基因的Real-time PCR | 第24-25页 |
2.2.3.1 H9N2亚型AIV M基因引物设计 | 第24页 |
2.2.3.2 H9N2亚型AIV M基因的RT-PCR | 第24-25页 |
2.2.3.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2.4 流感病毒NP蛋白免疫荧光染色 | 第25-26页 |
2.2.4.1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5-26页 |
2.2.4.2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流感病毒NP蛋白 | 第26页 |
2.2.5 感染蛋鸡输卵管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26页 |
2.2.5.1 H E染色 | 第26页 |
2.2.6 TUNEL法检测感染蛋鸡输卵管组织凋亡 | 第26-27页 |
2.2.6.1 TUNEL法染色 | 第27页 |
2.2.6.2 结果的判定 | 第27页 |
2.2.7 感染蛋鸡输卵管组织中Caspase-3 酶活性检测 | 第27-29页 |
2.2.7.1 Caspase-3 酶活性检测 | 第28-29页 |
2.2.7.2 显微摄影 | 第29页 |
2.3 结果 | 第29-33页 |
2.3.1 感染蛋鸡临床症状及病变观察 | 第29页 |
2.3.2 感染蛋鸡输卵管H9N2 AIV载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3.3 AIV NP蛋白在输卵管5个部位的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2.3.4 感染蛋鸡输卵管组织病理变化 | 第31页 |
2.3.5 感染蛋鸡输卵管不同部位组织TUNEL染色 | 第31-32页 |
2.3.6 感染蛋鸡输卵管组织中Caspase-3 酶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蛋鸡感染H9N2亚型AIV后输卵管免疫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35-42页 |
3.1 材料 | 第35-36页 |
3.1.1 毒株和试验动物 | 第3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3.1.3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36页 |
3.2 方法 | 第36-37页 |
3.2.1 输卵管5个部位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3.2.2 cDNA的合成 | 第36页 |
3.2.3 Real-time RT-PCR | 第36页 |
3.2.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3.3 结果 | 第37-41页 |
3.3.1 TLRs,MDA5基因在输卵管五个部位表达变化 | 第37-38页 |
3.3.2 细胞因子IL-2,IFN-α,IFN-β 基因在输卵管五个部位表达变化 | 第38-39页 |
3.3.3 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基因在输卵管五个部位表达变化 | 第39-41页 |
3.4 讨论 | 第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蛋鸡感染H9N2亚型AIV后输卵管膨大部淋巴细胞浸润的观察 | 第42-47页 |
4.1 材料 | 第42页 |
4.1.1 毒株和试验动物 | 第42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4.2 方法 | 第42-43页 |
4.2.1 免疫荧光染色 | 第42-43页 |
4.2.2 结果的判定 | 第43页 |
4.3 结果 | 第43-46页 |
4.4 讨论 | 第46页 |
4.5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