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灾害天气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信息发布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动态第9-10页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技术路线第11-13页
第二章 灾害天气下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系统分析第13-24页
    2.1 信息发布系统用户主体第13-14页
    2.2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分析第14-17页
        2.2.1 需要发布的信息需求分析第14-17页
    2.3 信息发布方式分析第17-22页
        2.3.1 车载终端第17-18页
        2.3.2 手持终端第18页
        2.3.3 可变信息标志第18-19页
        2.3.4 路旁广播第19页
        2.3.5 交通广播第19页
        2.3.6 互联网第19-20页
        2.3.7 公共信息终端第20页
        2.3.8 声讯电话第20-22页
    2.4 信息发布原则第22-24页
第三章 雾区可变情报板设立位置算法研究第24-44页
    3.1 可变情报板设立位置第24-28页
        3.1.1 驾驶员对可变情报板信息处理行为过程第24-25页
        3.1.2 驾驶员—汽车—可变情报板—交通环境交通系统结构模型第25-26页
        3.1.3 可变情报板设立位置的影响因素第26-28页
            3.1.3.1 驾驶人视界第26-27页
            3.1.3.2 认知时间第27-28页
            3.1.3.3 明视距离第28页
            3.1.3.4 行车速率第28页
            3.1.3.5 决策时间第28页
            3.1.3.6 行动过程第28页
    3.2 高速公路雾区可变情报板设立位置模型算法的研究第28-38页
        3.2.1 模型参数第28-30页
        3.2.2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可变情报板最小明视距离算法研究第30-34页
        3.2.3 可变情报板安全前置距离算法研究第34-38页
        3.2.4 可变情报板实际安全前置距离研究第38页
    3.3 可变情报板设置策略第38-40页
    3.4 可变情报板设立位置推荐标准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信息发布技术研究第44-65页
    4.1 VMS发布信息的字数研究第44页
    4.2 VMS信息发布内容研究第44-51页
        4.2.1 通用信息第45-46页
        4.2.2 提示信息第46-48页
        4.2.3 建议信息第48-49页
        4.2.4 强制信息第49-50页
        4.2.5 突发或紧急信息第50页
        4.2.6 灾害天气下可变情报板信息发布内容选择表第50-51页
    4.3 信息发布的范围研究第51-54页
        4.3.1 基于雾区路段划分的区域性事件信息发布范围研究第52-54页
        4.3.2 基于雾区路段划分的局部事件信息发布范围研究第54页
    4.4 VMS发布的信息刷新频率研究第54-55页
    4.5 信息发布色彩的选择第55页
    4.6 其他第55-56页
    4.7 可变情报板设立位置推荐标准的依托工程应用第56-65页
        4.7.1 依托工程渝武高速公路K0—K58段现有可变情报板设置情况第56-58页
        4.7.2 依托工程渝武高速公路K0--K58雾区的划分第58-61页
        4.7.3 渝武高速公路外场可变情报板优化配置第61-65页
第五章 服务于安全运营管理的重庆公路路网路况气象网络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第65-84页
    5.1 重庆市公路路网数据库第65-70页
        5.1.1 重庆市地图矢量化第66-68页
        5.1.2 重庆市地图属性数据第68-70页
        5.1.3 重庆公路路网数据库第70页
    5.2 系统构架第70-74页
        5.2.1 系统体系结构第70-71页
        5.2.2 系统技术方案第71-73页
        5.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模型第73-74页
        5.2.4 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第74页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74-75页
        5.3.1 系统功能模块第74-75页
        5.3.2 系统主界面布局第75页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75-77页
    5.5 系统数据库更新流程第77-78页
    5.6 系统主要界面介绍第78-84页
        5.6.1 系统登陆界面与主界面第78-79页
        5.6.2 浏览地图功能第79-80页
        5.6.3 数据查询操作第80-81页
        5.6.4 专题编辑第81-82页
        5.6.5 用户管理第82-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6.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第84-85页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85页
    6.3 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工作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综合课要素教学情况调查--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下一篇:汉塔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