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页
    1.2 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1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第12页
        1.2.2 培养模式第12-13页
        1.2.3“3+1”培养模式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20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3-16页
        1.3.2 国内研究评述第16-17页
        1.3.3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7-20页
        1.3.4 国外研究评述第20页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页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5.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2 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第23-34页
    2.1“3+1”培养模式实施基本情况第23-25页
        2.1.1 培养目标第23-24页
        2.1.2 课程设置第24页
        2.1.3 实践环节第24-25页
    2.2 重庆市五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高校培养方案相同点第25-26页
        2.2.1 培养目标第25页
        2.2.2 课程设置第25页
        2.2.3 实践环节第25-26页
    2.3 重庆市五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高校培养方案差异比较第26-30页
        2.3.1 培养目标第26页
        2.3.2 课程设置第26-29页
        2.3.3 实践环节第29-30页
    2.4 对“3+1”培养模式的评价调查第30-34页
        2.4.1 参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人员对“3+1”培养模式的评价调查第30页
        2.4.2 小学全科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3+1”培养模式的评价调查第30-34页
3 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3.1 培养目标中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第34页
    3.2 学科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格认定相矛盾第34-35页
    3.3 教师专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第35页
    3.4 实践性课程集中靠后第35页
    3.5 校外实践缺乏保障体系第35-36页
4 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39页
    4.1 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导致各高校对全科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第36页
    4.2 小学课程的阶段性与学科课程的具体性导致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格认定相矛盾324.3 教师专业课程受传统影响大第36-37页
    4.3 教师专业课程受传统影响大第37页
    4.4“3+1”培养模式实施年限较短,课程分布不均第37-38页
    4.5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生管理经验缺乏第38-39页
5 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第39-42页
    5.1 明确面向农村的人才目标定位第39页
    5.2 调整课程设置,建立通识基础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教师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体第39-40页
        5.2.1 合理分布通识基础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第39页
        5.2.2 整合学科教育课程第39-40页
        5.2.3 改革教师专业课程第40页
    5.3 开启高校、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合作机制,确保实践环节有序实施 . 365.3.1 高校第40-42页
        5.3.1 高校第40-41页
        5.3.2 小学第41页
        5.3.3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第41-42页
6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A第45-49页
附录B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翻译理论在工程笔译中的应用--白俄罗斯核电输出线路工程俄语笔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交际翻译理论及其在医学健康新闻俄译汉过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