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一、论文选题目的 | 第8页 |
二、论文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新媒体理论综述 | 第12-22页 |
一、新媒体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新媒体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三、我国新媒体发展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一)从“求大”转向“求强” | 第15-16页 |
(二)正处于移动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 第16页 |
(三)成为超级“产业” | 第16页 |
(四)从中国借鉴走向中国创新 | 第16页 |
(五)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 第16-17页 |
(六)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空间大 | 第17-18页 |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 | 第18-20页 |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性质和传播方式的差异 | 第18-19页 |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对优势 | 第19-20页 |
五、新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新媒体从业人员现状解析 | 第22-29页 |
一、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界定和阶层属性 | 第22页 |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 | 第22-23页 |
(一)推崇多元化教育 | 第22-23页 |
(二)自主意识强 | 第23页 |
(三)流动性大 | 第23页 |
(四)职业属性复杂 | 第23页 |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属性及重要作用 | 第23-25页 |
(一)新媒体从业人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拓业者 | 第24页 |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是社会舆论监督形成的推动者 | 第24页 |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是文化产业现代化的实践者 | 第24-25页 |
四、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局限性 | 第25-26页 |
(一)职业操守还需规范 | 第25页 |
(二)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 第25-26页 |
(三)安全意识尚需加强 | 第26页 |
(四)社会责任感需要提升 | 第26页 |
五、新媒体从业人员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 第26-29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 第26-27页 |
(二)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 | 第27页 |
(三)知法守法意识不强 | 第27页 |
(四)传统媒体引导乏力 | 第27-28页 |
(五)自我定位失真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40页 |
一、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的概念 | 第29页 |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时代背景 | 第29-32页 |
(一)党和国家对新媒体发展高度重视 | 第29-30页 |
(二)西方媒体舆论威胁 | 第30-31页 |
(三)媒体深化改革的全面实施 | 第31-32页 |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现状 | 第32-33页 |
(一)起步较晚,在探索中发展 | 第32页 |
(二)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 第32页 |
(三)工作方法形式化 | 第32-33页 |
四、新媒体从业人员与网络意见人士的比较研究 | 第33-35页 |
(一)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 | 第33页 |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与网络意见人士的关系 | 第33-34页 |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相对优势 | 第34-35页 |
五、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 第35-40页 |
(一)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在网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5-37页 |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在宣传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7-38页 |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原则和对策 | 第40-48页 |
一、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引导工作的原则 | 第40-42页 |
(一)深化教育,立场必须鲜明 | 第40页 |
(二)给予自由,不能放任自流 | 第40-41页 |
(三)凝心聚力,形成价值共识 | 第41页 |
(四)引导为主,矫枉不必过正 | 第41-42页 |
(五)统一考核,提高从业资格 | 第42页 |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引导工作的对策 | 第42-46页 |
(一)强化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2-43页 |
(二)完善法制化建设,构建从业人员法治体系 | 第43-44页 |
(三)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四)提高职业技能,促进业务交流 | 第45-46页 |
三、趋势与前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