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智慧景区信息服务概述 | 第13-16页 |
2.1 智慧景区 | 第13-14页 |
2.2 信息服务及其模式 | 第14-15页 |
2.3 智慧景区信息服务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景区信息服务模式框架的构建 | 第16-28页 |
3.1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 第16-18页 |
3.1.1 扎根理论方法适用领域 | 第17页 |
3.1.2 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 | 第17-18页 |
3.2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3.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8页 |
3.2.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18-19页 |
3.3 智慧景区信息服务模式的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 第19-24页 |
3.3.1 开放性编码 | 第19-22页 |
3.3.2 选择性编码 | 第22-24页 |
3.3.3 理论性编 | 第24页 |
3.4 智慧景区信息服务模式的框架 | 第24-28页 |
第四章 智慧景区信息服务模式 | 第28-43页 |
4.1 需求引导 | 第28-30页 |
4.1.1 景区信息化建设 | 第28-29页 |
4.1.2 游客需求 | 第29-30页 |
4.2 公共信息服务 | 第30-35页 |
4.2.1 服务主体 | 第30-31页 |
4.2.2 服务客体 | 第31页 |
4.2.3 服务内容 | 第31-33页 |
4.2.4 服务提供方式 | 第33-34页 |
4.2.5 小结 | 第34-35页 |
4.3 电子商务 | 第35-38页 |
4.3.1 服务主体 | 第35页 |
4.3.2 服务客体 | 第35-36页 |
4.3.3 服务内容 | 第36-37页 |
4.3.4 服务提供方式 | 第37-38页 |
4.3.5 小结 | 第38页 |
4.4 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4.4.1 组织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4.4.2 信息资源协调机制 | 第39页 |
4.4.3 利益协调机制 | 第39页 |
4.5 技术支撑 | 第39-41页 |
4.5.1 云计算 | 第39-40页 |
4.5.2 物联网 | 第40页 |
4.5.3 大数据 | 第40-41页 |
4.5.4 人工智能 | 第41页 |
4.6 智慧景区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势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总结 | 第43-44页 |
5.2 局限与不足 | 第44页 |
5.3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A | 第48-49页 |
附录B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